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治丝益棼”详细解释

治丝益棼 【zhì sī yì fén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转折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理丝不找头绪,结果越理越乱。

比喻:比喻做事找不到要领,摸不着头绪,越做越糟。

治:整理。
丝:像丝的东西。
益:越发。
棼:纷乱。

# 例句

1、他试图解决家庭纷争,但由于方法不当,结果治丝益棼,家庭关系更加紧张了。
2、她在处理公司内部的矛盾时,由于采取了不当的调解方式,导致治丝益棼,矛盾更加激化了。

# 成语故事

鲁隐公四年 (公元前719年)春, 卫国公子州吁杀死了卫桓公,自立为国君。为了缓和人民恨他杀君的矛盾, 取得诸侯们的信任, 他挑拨宋国与郑国的关系, 唆使宋殇公伐郑, 帮殇公除掉逃奔郑国的宋公子冯。宋和卫等国联合起来, 兵围郑国都城的东门,一连围了五天才撤兵。这时,鲁隐公问了鲁大夫众仲,卫州吁这样做会不会有成效。众仲说:“我只听说用德政才能使人民平和,而没有听说用制造混乱的办法能管理好人民的。以乱治乱,这就象理丝不找头绪,结果会越搞越乱。那个卫国的州吁,肯定是难以成功的。”不久,州吁就被卫人杀了。

# 近义词

以火救火
扬汤止沸
抱薪救火

# 反义词

迎刃而解
釜底抽薪
快刀斩乱麻

# 同义异形

治丝而棼

# 出处

臣闻以德和民,不闻以乱。以乱,犹治丝而棼之也。

春秋左丘明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

# 引证

1、若舍事实而争言法理,势必旷日持久,治丝益棼,陆沉之状悬于眉睫。

近代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演义》第九九回

2、又欲释经文,唯聚难义,犹治丝而棼之,手虽繁而丝益乱也。

唐孔颖达《礼记正义序》

3、但此章文义正自难明,且当虚心平气,反复讽诵,久当有味。今以迫切之心求之,正犹治丝而棼之,虽欲强为之说,终非吾心所安,穿凿支离,愈叛于道矣。

宋朱熹《朱文公文集·四五·答严居厚》

4、又官滥于外,吏欺于中,苛察过当,浮竞成俗,济水无益,治丝愈棼,图所振整,未知厥序。

宋宋祁《再赐杜衍让恩命不允批答》

5、(《为官好》一首云)簿书堆,高一尺。如治乱丝丝益棼,如扫落叶叶愈密。

清林昌彝《海天琴思录续录·八·陈小坪廉访古体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