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盗钟掩耳”详细解释

盗钟掩耳 【dào zhōng yǎn ěr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偏正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。

比喻:比喻自欺欺人。

今义:后以“盗钟掩耳”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

盗:偷。
钟:响器,中空,用铜或铁制成。
掩耳:捂住耳朵不听。

# 例句

1、他偷走了公司的重要文件,却试图通过删除电脑记录来盗钟掩耳,殊不知公司早已安装了备份系统,他的行为最终还是被发现了。

# 成语故事

在春秋时期,智伯和范氏是晋国最有权势的两个贵族家族。后来,智伯战胜了范氏,范氏家族的财产被瓜分,其中有一口巨大的铜钟流落到了普通百姓的家中。有一天,一个客人来拜访这个百姓家,他看到了这口大钟,立刻被它的宏伟和精美所吸引,心里生出了偷走的念头。然而,当他试图搬动这口大钟时,发现它实在是太重了,他根本搬不动。他左思右想,终于想出了一个“好主意”——他要把钟敲碎,然后一块块地带走。于是,他找来一把大铁锤,用力向钟身砸去。只听“嗡”的一声,钟声深沉而洪亮,回荡在整个院落中,把他自己吓了一大跳。他意识到,这么响亮的钟声,邻居们一定会听到,他们会知道自己在偷钟,那样自己一定会被抓住的。于是,他急中生智,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耳朵。他以为,只要自己听不见钟声,别人也就听不见了。

# 近义词

掩耳盗铃
自欺欺人
掩耳盗钟

# 反义词

开诚布公

# 出处

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。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

战国卫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

# 引证

1、若人不知,则鬼神知之;鬼神不知,则己知之,而云不知,是盗钟掩耳之智也。

北齐刘昼《刘子·卷二·慎独》

2、复又盗钟掩耳,嫁祸于人。

五代刘昫、张昭远等《旧唐书·哀帝纪论》

3、若人不知则鬼神知之,鬼神已知而云不知,是盗钟掩耳之智也。

北宋张君房《云笈七籤》卷九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