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一发千钧”详细解释

一发千钧 【yī fà qiān jūn】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主谓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谓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。

比喻:比喻极其危险。

一发:一根头发。
千钧:千万斤重量。

# 例句

1、在那场紧张刺激的攀岩比赛中,他站在悬崖边缘,每一步都仿佛一发千钧,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深渊。
2、消防员在熊熊燃烧的大火中,用尽全力托举着被困的孩子,那一刻,时间仿佛凝固,每一秒都充满了一发千钧的紧张感。

# 成语故事

西汉初年,吴王刘濞等人,企图打着“清君侧,诛晁错”的旗号,起兵发动叛乱。郎中枚乘上书劝阻,陈说利害关系。由于吴王反汉的计划尚未公开;同时,枚乘担心公开劝阻引起吴王生气,弄得不好性命难保。因此,采取旁敲得击的办法,用比喻来暗示吴王,以使他能回心转意。在劝阻的话中有这么几句:“现在,形势危急得就象用一根细线悬挂着三万斤重的东西那样,而且,悬挂的地方是在高空,下垂的地方是在深潭。真是太危险了。如今正处于存亡关头,如果您能倾听忠臣的话,国家就可以转危为安。”刘濞对这番忠告不予置理。枚乘为了自保,便投到梁孝王那里去了。后来,刘濞联合楚、赵等六国反叛时,枚乘再次写信劝阻,仍没被接受。

# 近义词

千钧一发
危如累卵
岌岌可危
危在旦夕
间不容发
万分危急

# 反义词

稳如泰山
安如泰山

# 同义异形

千钧一发

# 出处

夫以一缕之任,系千钧之重,上悬无极之高,下垂不测之渊,虽甚愚之人,犹知哀其将绝也。

西汉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

# 引证

1、汉代以来,群儒区区修补,百孔千疮,随乱随失,其危如一发引千钧。

唐韩愈《与孟尚书书》

2、蠹鱼跃出秦灰来,一发千钧著书责。

清黄景仁《邵二云自江上归余姚》诗

3、可是,能在一发千钧的时刻,战胜洪水,化险为夷,这气魄,这毅力,却绝不会是来自偶然的。

现当代郭光《英雄列车》三

4、现在和议的事一发千钧,在他国内私行捕禁,虽说行馆有治外法权,万一漏了消息,连累和议,不是玩的。

清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二九回

5、际兹一发千钧,全国国民宜各立所志。

现代鲁迅《二心集·沉滓的泛起》

6、大家在这一发千钧的关头,哪有闲心情和闲工夫来说话呢?

现代朱自清《执政府大屠杀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