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匿迹销声”详细解释

匿迹销声 【nì jì xiāo shēng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联合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看不到形迹,听不见声响。也犹言销声匿迹。谓隐藏起来,不再公开露面。

匿:隐藏。
迹:脚印,踪迹。
销:消失。
声:声响。

# 例句

1、他突然间便匿迹销声了,大家都十分担心。

# 成语故事

唐朝时候,在京都长安城有位姓宗的年轻人,精于提炼金银,与卖烧饼的陈敬宣曾是好友。然而,两人因争夺一位美女而反目成仇。两人绝交后,陈敬宣官运亨通,成为西川节度使。当长安城发生叛乱,僖宗皇帝逃往蜀地避乱时,姓宗的年轻人也随大流逃至锦江。他知道这里是陈敬宣的地盘,担心陈敬宣会找他报仇,于是他不敢安定下来,只能四处游荡,隐姓埋名,准备消失得无踪无迹,结果最终还是在内江被陈敬瑄所杀。 该故事演变出“销声匿迹”这一成语,也作“消声匿迹”、“匿迹销声”、“消声灭迹”等,用来形容消除声音,隐藏身影,让人无法察觉其存在。

# 近义词

潜形匿迹
无影无踪
销声敛迹
销声匿影
销声匿迹

# 反义词

抛头露面

# 同义异形

销声匿迹

# 出处

此严光、管宁之俦,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。

清方苞《方苞集·一四·记寻大龙湫瀑布》

# 引证

1、黑八歌一干人也劝他,叫他暂时匿迹销声,等避过风头再作道理。

清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八回

2、箧内有徽州爆竹数枚,持灯前把玩。良久,烛花飞落,轰然一声,响如霹雳。此怪唧唧滚地,遂没不见。心大异之,虞其复来,待至漏尽,竟匿迹销声矣。

清袁枚《新齐谐·怪弄爆竹自焚》

3、他平生最是趋炎附势的,如何肯销声匿迹。

清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二十八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