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不再公开讲话,不再出头露面。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。
消声灭迹,何必山林。
北周庾信《五月披裘负薪画赞》
1、家生避地,亦到锦江,然畏颖川知之,遂旅游资中郡,销声敛迹,惟恐人知。
宋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十一
2、大丰城之剑,鲛宫之珠宝而藏者也;而其精光,或上薄星辰,或折流洪涛,销声匿迹中自有不可磨灭者存。
明张钺《〈何大复先生遗集〉序》
3、黑八哥一干人也劝他,叫他暂时销声匿迹,等避过风头再作道理。
清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八回
4、从五月初以来,我们偃旗息鼓,销声匿迹,隐藏在这郧阳山中。
现代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三五章
5、吾与彦文俱在长沙之门下。及叔陵被诛,吾惧不免,因皆销声匿迹于林谷,拾橡栗而食,掬溪涧而饮。
宋释赞宁《宋高僧传》卷一八
6、从此这时筱仁赛如拨云雾而见青天,在京城里面着实有点声光,不像从前的销声匿迹了。
清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二九回
7、眼前的例,就如张勋在时,极盛一时的“遗老”“遗少”气味,现在表面上已经销声匿迹。
现代鲁迅《集外集·附录1928年—1929年〈奔流〉编校后记》
8、虽然在初期也有少数人唱导“与抗战无关”论,但为大势所迫,不久也就销声匿迹了。
现代郭沫若《沸羹集·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》
9、那么,指导的英雄一定销声匿迹。
现代鲁迅《书信集·致时玳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