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义形于色”详细解释

义形于色 【yì xíng yú sè】朗读

褒贬褒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主持正义的激情流露在脸上,形容人富于正义感而敢于抱不平。

义:仗义不平。
形:显露。
于:在。
色:脸色。

# 例句

1、他对待不公总是义形于色,仗义执言并出手相助。

# 成语故事

魏文帝称帝,陈群面带愁容,文帝问他:“朕顺应天命即位,你为什么不高兴?”陈群回答说:“臣和华歆铭记先朝,现在虽然欣逢盛世,但是怀念故主恩义的心情,还是不免要流露出来。

# 近义词

正气凛然
义正词严
辞严气正
义无反顾

# 反义词

心怀叵测
不露声色
不动声色
不露神色
理屈词穷
无理取闹

# 出处

孔父正色而立于朝,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,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。

战国公羊高《公羊传·桓公二年》

# 引证

1、淑人君子,实邦之基。义形于色,愤发于辞。

晋陆机《汉高祖功臣颂》

2、吴荪甫“义形于色”地举起左手的食指在桌子边上猛击一下。

现代茅盾《子夜》五

3、长孺刚直,义形于色,下折淮南,上正元服。长孺:汲黯之字。

东汉班固等《汉书·叙传》

4、昭每朝见,辞气壮厉,义形于色,曾以直言逆旨,中不进见。

西晋陈寿《三国志·张昭传》五二

5、季龙先生心里不服,尤其慷慨激昂,义形于色。

近代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三一章

6、朕之待汝者,义形于色;汝之事朕者,志在于邪。

宋魏泰《东轩笔录》卷六

7、遇有所不韪者,辄义形于色,屹不可夺。

清侯方域《司成公家传》

8、倘使对于黑暗的主力,不置一辞,不发一矢,而但向”弱者“唠叨不已,则纵使他如何义形于色,我也不能不说——我真也忍不住了——他其实乃是杀人者的帮凶而已。

现代鲁迅《花边文学·论秦理斋夫人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