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声色不动”详细解释

声色不动 【shēng sè bù dòng】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主谓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不动声色。形容态度从容镇静,不随意流露感情。也形容轻而易举,不费气力。有时也有不事声张、不引人注意的意思。

声:说话的声音。
色:脸上的表情。
不:无,没有。
动:变化。

# 例句

1、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时,他始终保持声色不动,冷静地分析局势,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。

# 成语故事

“不动声色”原意是指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,形容态度镇静。这个成语与韩愈所描述的韩公在审案时公正严明、不流露个人情感的态度相吻合,因此后来被广泛使用来形容人在处理事务时保持冷静、不张扬的态度。 韩愈作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,他的文章以气势磅礴、融汇古今而著称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他崇尚儒学,排斥佛老,对于维护儒家道德和文化传统有着重要作用。因此,将“不动声色”这一成语与韩愈联系起来,不仅体现了其文学地位,也凸显了儒家文化中的冷静、内敛的品质。 总之,“不动声色”这一成语经过历史的演变和发展,已经成为一个常用的词汇,用来形容人在处理事务时保持冷静、不张扬的态度。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冷静、内敛品质的重视和追求。

# 近义词

不露声色
无动于衷
行若无事
从容镇定
镇定自若

# 反义词

大惊失色
喜形于色
怒形于色

# 同义异形

不动声色

# 引证

1、众人道是一番天样大、火样急的事,怎知襄敏公看得等闲,声色不动,化做一杯雪水。

明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五

2、他见我们在此,声色不动。

明末清初禇人获《隋唐演义》九回

3、红火球在大腿上一搁,烧得大腿肉嗤溜溜地响,他声色不动。

现当代梁斌《红旗谱》第一卷

4、小弟是个腐儒,见了他声色不动,他不笑我也就好了,怎么还肯属意?

明末清初李渔《慎鸾交·目许》

5、时虽甚危急,阿礼海牙朝夕出人,声色不动,怡然如平时,众赖以安。

明宋濂、王祎等《元史·一三七·阿礼海牙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