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呼天抢地”详细解释

呼天抢地 【hū tiān qiāng dì】朗读

结构联合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向天大声哭喊,用头撞地。形容极度悲伤的情状。多用于丧亲或绝望之下的哀痛。

呼天:指向天喊叫以求助。形容极端痛苦。
抢地:用头撞地。

# 易错

“抢”此处不读qiǎng。

# 例句

1、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,他呼天抢地,悲痛欲绝,无法相信眼前的一切。
2、失去亲人的他,在葬礼上呼天抢地,痛苦之情溢于言表。
3、她在得知儿子出车祸的消息后,顿时呼天抢地,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。

# 成语故事

内容叙述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,不能明察是非,邪恶的小人危害正道,正直的君子无法被容纳,在极度地忧伤之下便写作了〈离骚〉,“离骚”是遭遇忧愁的意思。天是人的起源,父母是人的根本,当人面临穷困的时候,总是会回到起源及根本,希望能得到援助。因此在劳苦疲倦时,便会呼叫上天;病痛哀伤时,便会呼叫父母。这里的典源用了“呼天”。以“呼天”表示情绪激动的意思亦见于《荀子・非相》,这一篇文章主要是说明不能由面貌形象来评断一个人。文中写到,那些世俗的乱民,机灵但轻薄的男子,都打扮得美丽妖艳,穿著新奇的服饰,因此吸引许多妇人的目光,然而却做著坏事,等到有一天受惩罚,要被杀头时,个个才哭著呼喊上天,后悔不已。“抢地”见于《战国策・魏策四》。内容叙述到秦王打算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,希望安陵君能答应,然而安陵君说:“安陵是先王留下的祖业,必须永世守护,因此不敢交换。”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,于是安陵君就派遣唐且出使秦国。到了秦国,秦王对唐且说:“秦消灭韩国、魏国,然安陵君却能以五十里的土地而存在著,那是因为我视他为长者,才没有加以讨伐。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和他交换,让他的土地能扩大,但他却忤逆我,难道是轻视我吗?”唐且回答说:“事情并不是这样子的。安陵君继承先王的土地,即使是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,更何况是五百里!”这时,秦王非常愤怒地对著唐且说:“你是否听过天子之怒?”唐且回答说:“不曾听过。”秦王说:“天子发怒,便会有百万具尸体横倒地上,血流千里。”,唐且则反问秦王说:“大王您听说过布衣之怒吗?”,秦王回答说:“平民发怒,不过是脱掉帽子、光脚走路,用头撞地而已。”唐且说:“这是一般人发怒,并非勇士发怒。如果一定要让勇士发怒,今天将会倒下你我两具尸体,血流五步,天下人都将穿起白色的丧服。”唐且拔起宝剑站了起来。秦王面露畏惧屈服之色,谢罪说:“寡人明白了,韩国、魏国相继灭亡,而安陵君却能凭五十里的土地保存下来,只因为有先生啊!”这里的典源用了“抢地”。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“呼天抢地”,用来形容极度哀伤、悲痛。如清・黄宗羲〈前乡进士泽望黄君圹志〉:“乙酉以后,未尝一渡钱塘,山奥江村,枯槁憔悴,呼天抢地,竟陨其身。”

# 近义词

捶胸顿足
椎心泣血
呼天号地
悲痛欲绝
呼天唤地
嚎啕大哭
痛不欲生
痛哭流涕

# 反义词

手舞足蹈
欢天喜地
兴高采烈
得意洋洋

# 同义异形

呼天叩地
抢地呼天

# 出处

无辜吁天,秽德彰闻。

《尚书·泰誓中》

# 引证

1、布衣之怒,亦免冠徒跣,以头抢地尔。

西汉刘向等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

2、太公瞑目而逝,合家大哭起来。匡超人呼天抢地,一面安排装殓。

清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一七回

3、这时,向外逃的观众已经堵塞在戏院门口,呼天抢地。从那以后,我就同京戏没有了缘分。

现代萧乾《一本褪色的相册》

4、据说鬼魂在下油锅的时候,都跪在地上,呼天抢地地求救。现在,她不知在这一种哀号当中,将要发生什么。

当代茹志鹃《逝去的夜》二

5、满场士子……今被火四路乱烧,不知东南西北。乱跑乱撞,都有走入火中自寻死路,满场号哭之声,呼天抢地。

清天花才子《快心编三集》四回

6、傅萍的母亲一直藏在小东屋里,一见儿子被抓走了,不顾命地跑出来大声喊着:“你们不能带走我的儿子呀!”一面哭,一面呼天抢地地追上去。

当代魏巍《火凤凰》七六

7、夫天者,人之始也;父母者,人之本也;人穷则反本,故劳苦倦极,未尝不呼天也;疾痛惨怛,未尝不呼父母也。

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屈原传》八四

8、(奂奏记谢段颎曰)凡人之情,冤则呼天,穷则叩心。今呼天不闻,叩心无益,诚自伤痛。

南朝宋范晔《后汉书·张奂传》六五

9、彼等何辜?忍令其呼天抢地以死也!

近代赵尔巽《清史稿·图尔格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