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捆住自己的手等待死亡。表示不抵抗、无能为力。
比喻:比喻遇到危险或困难,不积极想办法解决,却坐着等死或等待失败。
(诏曰)朕奋兵讨击,应时崩解,十馀万众束手降服。
南朝宋范晔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一上
1、又后金人寒盟,所谓大臣者皆阿谀后进,而握兵柄主国论议者,又多宦人,略不知前朝区处用心,贻厥之谋,但茫然失措,束手待毙,遂终误国家大计,可伤也。
宋蔡條《铁围山丛谈》卷二
2、与其束手待毙,曷若并计合谋,同心戮力,奋励而前,以存家国。
元脱脱等《宋史·礼志十七》
3、兵临城下,将至濠边,岂可束手待毙!
明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回
4、虽有忠良之臣,反摈弃而不用,束手待毙。
元佚名《宋季三朝政要·卫王本末》
5、难道我们就此束手待毙么?不!我们还要拼一下呢。
现代茅盾《子夜》二
6、而总有一些人不愿束手待毙,就铤而走险,走向了与官府对立的路。
当代王富仁《学界三魂》
7、目下盗贼四起,百姓流离,朝廷使我征剿,却少几员良将,不能立功;倘如贼势猖狂,我反束手待毙,岂不误国误民,贻羞天下!
清天花才子《快心编二集》一回
8、我的“生活的小船”虽然被罡风吹近了一个大漩涡,但是我还不能束手待毙,我得用尽力量,不被那回旋的黑水吞噬。
现代茅盾《腐蚀·十一月二十八日》
9、如果不发展人民经济和公营经济,我们就只有束手待毙。
现代毛泽东《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》
10、宗学士(泽)上书曰:“……危亡之势渐迫,今天下勤王之兵在京屯成者不下二十万,犹堪一战,岂東手待毙而已哉!”
元刘一清《钱塘遗事·八·议迁跸》
11、予顷修《靖康实录》,窃痛一时之祸,以堂堂大邦,中外之兵数十万,曾不能北向发一矢、获一胡,端坐都城,束手就毙。
宋洪迈《容斋续笔·靖康时事》
12、诏告嚣曰:“若束手自诣,父子相见,保无佗也。……”嚣终不降。
南朝宋范晔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一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