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急败坏 【qì jí bài huài】
褒贬贬义
结构补充
组合补充式成语
# 基本释义
基本:上气不接下气,狼狈不堪。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。
气急:呼吸急促,上气不接下气。
败坏:狼狈不堪的样子。
# 例句
1、面对突如其来的失败,他气得脸色通红,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。
2、他试图解释清楚误会,但对方显然不相信他,反而气急败坏地指责他在说谎。
# 成语故事
《水浒传》中写道:“只见数个小喽啰,气急败坏,走到山寨里叫道:‘苦也,苦也!’”故事是这样:
北宋时期,有一位名叫鲁智深的豪杰,他曾在五台山做过和尚,但因不守清规戒律,被遣往东京大相国寺做职事僧,分管寺院中的各项职务。
鲁智深在去东京大相国寺的途中经过了桃花村,投宿在刘家庄院,接受刘太公的款待,正巧当时山贼周通前来强娶太公的女儿,鲁智深借机报恩,把山贼打得落荒而逃。山贼头领李忠安坐寨中,本来预期看到下山娶亲的伙伴凯旋归来,不料却望见“数个小喽啰,气急败坏”,状甚狼狈地跑回山寨。李忠决定为周通报仇,当他找到鲁智深时,却发现鲁智深是自己的旧识。相互认出对方后,李忠、鲁智深和刘太公三人决定和解,他们一同到桃花山的聚义厅,正式取消了这桩亲事。
后来,成语“气急败坏”便源于此,也称“气急败丧”,形容人因遇紧急事或事不如意而焦躁或羞恼发怒的样子。
# 出处
这桃花山大头领坐在寨里,正欲差人下山来探听做女婿的二头领如何,只见数个小喽罗气急败坏,走到山寨里叫道:“苦也!苦也!”
明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五回
# 引证
1、水军头领棹船接济军马,陆续过渡,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。
明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六十七回
2、猛一抬头,见石升气急败坏的跑进来,急问事情怎样。
清张春帆《九尾龟》七九回
3、看到他们那么气急败坏大声吵骂无个了结,我就不再走过去了。
现代沈从文《湘行散记·辰河小船上的水手》
4、就在这个时候,倪吾诚气急败坏、两眼喷火地冲进院里来了,他的样子像火牛阵里的火牛,完全是不惜拼命的架式。
当代王蒙《活动变人形》九章
5、司徒雷登显得很激动。他还没在沙发上落座,就气急败坏地说:“蒋介石先生也太不识时务了。”
当代顾笑言等《李宗仁归来》第三章
6、气急败坏的交通局长只好跑到车后记牌号去了。
当代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(中)第二章
7、约摸有烙十张饼的时候,这才气急败坏的跑回来,鼻子冻得通红,嘴里一阵一阵的喷着白蒸气。
现代鲁迅《故事新编·采薇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