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口若悬河”详细解释

口若悬河 【kǒu ruò xuán hé】朗读

褒贬褒义 结构主谓 组合主谓式成语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说话像瀑布流泻一样滔滔不绝,形容能言善辩。

比喻:像河水由高处往低处那样倾泻直下,比喻言辞或文思奔放。

口: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。
若:如,像。
悬河:瀑布。

# 提示

常与“滔滔不绝”连用。

# 例句

1、他一谈起自己热爱的历史话题,就口若悬河,滔滔不绝,让听众们听得津津有味,仿佛穿越时空,亲历那些辉煌的年代。
2、在辩论赛上,她以口若悬河的演讲风格,逻辑清晰、论据充分,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,最终摘得了冠军的桂冠。

# 成语故事

晋国有一个大学问家,名叫郭象,字子玄。他小时候,就很有才学,对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现象,都会认真思考。长大后,他崇尚老子和庄子的学说,并且做了很深的研究。当时许多人请他去做官,他都全部推辞掉了。把研究学问和谈论哲理当做最快乐的事情。最后他只当了个黄门侍郎。他的知识非常丰富,能够把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,又喜欢尽量阐述自己的见解,于是常常听到太尉王衍称赞他说:“郭象说话,好比悬在山上的河流不断地往下流,从来没有枯竭的时候。”后人根据王衍的这番话,便引申出“口若悬河”这个成语。

# 近义词

能言善辩
口齿伶俐
能说会道
舌灿莲花
辩才无碍
悬河泻水
侃侃而谈
滔滔不绝
谈辞如云

# 反义词

张口结舌
期期艾艾
沉默寡言
闭口藏舌
笨嘴拙舌
结结巴巴
拙口钝腮
拙嘴笨舌
默不作声

# 同义异形

口如悬河
口似悬河

# 出处

王太尉云:“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”

南朝·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

# 引证

1、假使苏秦、张仪、陆贾、郦生复出,口似悬河,舌如利刃,安能动我心哉!

元末明初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五回

2、〔韩道国〕但遇着人,或坐或立,口若悬河,滔滔不绝。

明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三三回

3、德称口如悬河,宾主颇也得合。

明冯梦龙《警世通言·钝秀才一朝交泰》

4、安能以此上论列,愿借辩口如悬河。

唐韩愈《石鼓歌》

5、他好像把法庭看作救亡运动演讲大会,回答时侃侃而谈,口若悬河。

近代邹韬奋《患难余生记》第一章

6、他不用讲稿,出口成章,真是口若悬河,滔滔不绝。

近代鄢国培《漩流》第九章

7、话匣一打开,他口若悬河,声如洪钟,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当年的战斗生活。

近现代映泉《白云深处》第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