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剑已出鞘,弓已张开。形容形势紧张,一触即发。也形容书法雄健。
比喻:比喻形势紧张或声势逼人。也比喻书画笔法崛奇雄健。
古义:原形容文章言辞激烈,气势逼人或书法雄健挺拔。
今义:后用以比喻形势紧张,一触即发。
兵接弩张,谁能得卒长者,赐之百金。
春秋管仲《管子·轻重乙》
1、韦诞书如龙威虎振,剑拔弩张。
南朝梁袁昂《古今书评》
2、东坡诗如其书,剑拔弩张之气,时时露诸笔端。
清宋长白《柳亭诗话·诗囚》
3、他还很自然,不露出剑拔弩张的样子。
现代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四
4、冯永祥看他们剑拔弩张,形势不妙,赶紧站起来,走到他们当中。
现代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四部
5、大部分的时候是含精养锐的,必要时才一用力,正不必面红耳赤,箭拔弩张的。
现代洪深《电影戏剧表演术》第六章
6、我看见屋子的每个角落上都站着手枪兵,警卫森严,剑拔弩张,好像布置了阵地要和谁开火似的。
近代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二二章
7、你们剑拔弩张,汗流浃背,到底做成了些什么呢?
现代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文坛三户》
8、偶然把笔,学画兰蕙,风枝雨叶,纵横离披,亦殊有剑拔弩张之态。
清杨懋建《京尘杂录·丁年玉笋志》
9、稼轩词着力太重处,如《破阵子》《水龙吟》等作,不免剑拔弩张……信笔写去,格调自苍劲,意味自深厚,不必剑拔弩张,洞穿已过七札,斯为绝技。
清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卷一
10、现在挂的,画多是大红大绿的大写意,字多剑拔弩张的将军体,与杜甫、与草堂都不谐调。
当代汪曾祺《杜甫草堂·升庵祠》
11、每于钟鸣灯灺之馀,恒作剑拔弩张之势,狂时漫写,定属神来,醒后详观,不知谁作。
明末清初陈维崧《苍梧词序(其一)》
12、古人诗意在言外,故从容不迫,蕴蓄有味,所谓温厚和平也。若剑拔弩张,无所不至,只自形其横俗之态耳,何诗之有?
清田同之《西圃诗说》
13、张百熙所言,剑拔弩张,连篇累牍……还是瞿鸿机所说,切中利弊,平易近情。
近代陈夔龙《梦蕉亭杂记·二·长沙张文达公百熙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