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剑拔弩张”详细解释

剑拔弩张 【jiàn bá nǔ zhāng】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联合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剑已出鞘,弓已张开。形容形势紧张,一触即发。也形容书法雄健。

比喻:比喻形势紧张或声势逼人。也比喻书画笔法崛奇雄健。

古义:原形容文章言辞激烈,气势逼人或书法雄健挺拔。

今义:后用以比喻形势紧张,一触即发。

剑:古兵器名。属短兵器。两面有刃,中间有脊,短柄。
拔:抽出;拽出。
张:安上弓弦或拉紧弓弦。

# 提示

含惊叹意。

# 例句

1、在谈判桌上,双方代表都显得剑拔弩张,气氛十分紧张。他们各自坚持自己的立场,丝毫不肯让步,仿佛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爆发。
2、剑拔弩张的局面在会议室里上演,双方就合同细节展开了激烈的争论,气氛紧张得仿佛空气都要凝固了。

# 成语故事

“剑拔弩张”原作“拔刃张弩”。新朝地皇三年时,刘歆因为二个儿子、女儿和门人被王莽杀害,非常伤心,又害怕自己可能大祸临头,于是与王涉、大司马董忠共谋兵变。但刘歆迷信天意,告诉众人要等掌理战事的太白星出现,才能举兵,以致错失先机。地皇四年,孙伋、陈邯向王莽密告刘歆将要谋反,王莽急召刘歆等入朝。盘问后,下令将刘歆等叛臣下狱。董忠欲拔剑自杀,这时侍中王望看到这种情形,就大声嚷嚷说:“大司马要造反了!”于是董忠马上就被护卫杀死。因为董忠是辅国重臣,王涉是王莽叔父王根之子,刘歆则是与王莽有几十年情谊的旧臣,因此王莽不愿让此事传开,导致内乱。所以当其他将领率领大军赶至时,大批兵士都拔出剑,弓也上弦,形势十分紧张。更始将军史谌告诉大家说:“大司马董忠得了急性的疯病,已经把他杀了,现在没事了,大家可以收兵了。”眼见董忠已死,刘歆、王涉也只有自杀,这场密谋已久的兵变也就这么失败了。后来“剑拔弩张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形势紧张或声势逼人。 南朝梁・袁昂在《古今书评》一书中,评论许多书法家的笔法。其中韦诞是三国魏著名的书法家和制墨家。他写的“章草”已臻成熟,有草圣之称。袁昂认为韦诞的笔法:“如龙威虎振,剑拔弩张。”意思就是说韦诞的书法,就像龙盘绕著,虎振奋欲起,笔力雄健。像剑已拔出,弓已张开,笔势豪放。后来“剑拔弩张”被用来形容书法笔力雄健。

# 近义词

一触即发
千钧一发
刀光剑影
间不容发
弩张剑拔

# 反义词

心平气和
相安无事
和睦相处

# 同义异形

弩张剑拔
拔刃张弩

# 出处

兵接弩张,谁能得卒长者,赐之百金。

春秋管仲《管子·轻重乙》

# 引证

1、韦诞书如龙威虎振,剑拔弩张。

南朝梁袁昂《古今书评》

2、东坡诗如其书,剑拔弩张之气,时时露诸笔端。

清宋长白《柳亭诗话·诗囚》

3、他还很自然,不露出剑拔弩张的样子。

现代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四

4、冯永祥看他们剑拔弩张,形势不妙,赶紧站起来,走到他们当中。

现代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四部

5、大部分的时候是含精养锐的,必要时才一用力,正不必面红耳赤,箭拔弩张的。

现代洪深《电影戏剧表演术》第六章

6、我看见屋子的每个角落上都站着手枪兵,警卫森严,剑拔弩张,好像布置了阵地要和谁开火似的。

近代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二二章

7、你们剑拔弩张,汗流浃背,到底做成了些什么呢?

现代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文坛三户》

8、偶然把笔,学画兰蕙,风枝雨叶,纵横离披,亦殊有剑拔弩张之态。

清杨懋建《京尘杂录·丁年玉笋志》

9、稼轩词着力太重处,如《破阵子》《水龙吟》等作,不免剑拔弩张……信笔写去,格调自苍劲,意味自深厚,不必剑拔弩张,洞穿已过七札,斯为绝技。

清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卷一

10、现在挂的,画多是大红大绿的大写意,字多剑拔弩张的将军体,与杜甫、与草堂都不谐调。

当代汪曾祺《杜甫草堂·升庵祠》

11、每于钟鸣灯灺之馀,恒作剑拔弩张之势,狂时漫写,定属神来,醒后详观,不知谁作。

明末清初陈维崧《苍梧词序(其一)》

12、古人诗意在言外,故从容不迫,蕴蓄有味,所谓温厚和平也。若剑拔弩张,无所不至,只自形其横俗之态耳,何诗之有?

清田同之《西圃诗说》

13、张百熙所言,剑拔弩张,连篇累牍……还是瞿鸿机所说,切中利弊,平易近情。

近代陈夔龙《梦蕉亭杂记·二·长沙张文达公百熙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