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一触即发”详细解释

一触即发 【yī chù jí fā】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承接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形容形势非常紧张,马上会发生严重的事情。

比喻:比喻势态非常紧张,只要有一点儿诱因,马上就会爆发。也指某种性格、情绪、感情一有诱因便会发生或发作。

古义:本指箭在弦上,张弓待发。

一:表示单一、初次。
触:碰。
即:就。
发:发射。

# 易错

有时接在"箭在弦上"后面配合使用。

# 提示

含惊叹、警示意。

# 例句

1、双方军队在边境上集结,战争似乎一触即发,整个地区都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中。
2、随着比赛的进行,双方的火药味越来越浓,冲突似乎一触即发,观众们屏息以待。

# 成语故事

“一触即发”典源作“触而即发”。李开先,字伯华,号中麓,自称中麓子或中麓山人,山东章丘人。他前后做官十几年,罢官还乡后,主要从事文学创作,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和戏曲家。他以前认识一位前辈朋友张龙明。张氏曾私下托付他,将毕生之作〈原命〉、〈原性〉二文传世下去。二十几年来,他谨记于心。后来,在他的作品《李中麓闲居集・原性堂记》中记载:他有一间本来名为“面山”的屋子,有一次,来访的客人问他,为何不改称“原性”?李开先一听,有感于和张龙湖的往事,于是欣喜地就把屋子改名了。他在文章中说他改屋名是本来内心即存有“原性”之念,被客人之言触动而发,不知客人为何也和他有相同的见解呢?后来“一触即发”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转用来比喻很紧张的情势或很危险的时刻。

# 近义词

剑拔弩张
如箭在弦
间不容发
千钧一发

# 反义词

引而不发
相安无事
风平浪静

# 同义异形

触而即发

# 出处

鯸鮧愤悱,迎流独逝,偶物一触,厥怒四起。

宋张咏《乖崖集·鯸鮧鱼赋》

# 引证

1、积数千年民族之精髓,递相遗传,递相扩充,其机固有磅礴郁积、一触即发之势。

近代梁启超《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第三章第一节

2、粮食偷偷地在百货大跌之中上涨了。

现当代徐迟《不过,好的日子哪天有?》

3、有两天被扣了。到处引起了纷纷的推测,似乎内战一触即发了。

当代佚名《新华日报》

4、女朋友初见,彼此赠送些化妆品,一同买些东西吃,此外谈论入时的装束和所闻的趣事,叙述家庭的情况和自己的经历,也是最经常的,一触即发的。

现代叶圣陶《火灾·被忘却的》

5、与此同时,胡宗南还集结兵力,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,全面的内战危机一触即发。

现代夏衍《〈新华日报〉及其他》

6、革命之火,一触即发。

当代孙犁《烈士陵园》

7、现在蒋介石拒绝了这个主张,致使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。

现代毛泽东《评蒋介石发言人谈话》

8、双方已布下阵势,剑拔弩张,一触即发。

当代佚名《中国法制报》1983.8.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