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闻一知十”详细解释

闻一知十 【wén yī zhī shí】朗读

褒贬褒义 结构连动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听到一件事,可以推知十件事。多用以形容聪明而善于类推。

闻:听,听到。
一:最小的正整数。
知:知道。
十:泛指数目大。

# 提示

含赞叹意。

# 例句

1、他之所以能做到闻一知十,不仅是因为他天赋高,也跟他学习方法有关。
2、他在学习上非常有天赋,总是能够闻一知十,举一反三,让老师都赞不绝口。

# 成语故事

孔子的杰出弟子子贡,不仅机敏过人,且具备实干精神,他不被传统的书生思维所局限,早早地涉足商业领域,最终成为鲁国备受瞩目的富商。他以积累的财富为基础,积极投身于政治活动,在鲁国和卫国都曾担任过重要官职。然而,尽管子贡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色,孔子对他的赞赏却始终不及颜回。颜回聪明好学,品德修养深厚,他性格温和,从不轻易动怒,更难得的是他从不重复同样的错误。他能够安然面对贫困,生活简朴,即便居住在狭窄的巷弄中,每天仅靠一碗饭、一瓢水也能心满意足。虽然颜回没有留下令人瞩目的伟业或传世之作,但他仍深深赢得了孔子的喜爱。 有一次,孔子询问子贡:“你与颜回相比,谁更为优秀?”子贡深知孔子的偏爱,便谦逊地回答:“颜回听到一点就能由此推知十点,而我听到一点则只能推知两点。”孔子听后,满意地点点头,称赞道:“你说得对,你确实不如他。”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“闻一知十”,用于形容一个人聪明绝顶,善于从一点小事中推知出更多的信息。

# 近义词

闻一知二
举一反三
触类旁通
问牛知马

# 反义词

一窍不通

# 同义异形

闻一知二

# 出处

回也闻一以知十,赐也闻一以知二。

《论语·公冶长》

# 引证

1、过庭受诫,退诵诗礼,心开意审,闻一知十。

汉无名氏《童子逢盛碑》

2、今乃以为节外生枝,则夫告往知来,举一反三,闻一知十者皆适,所以重得罪于圣人矣。

宋朱熹《答胡伯逢书》

3、凡此种种,虽然是他叔祖教导有方,也是他福至心灵,官星透露,才得一变而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。

清吴沃尧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九十九回

4、思恭泛引古今助顺之事,而不及亲戚畔之者。主上顾曰:‘微子,纣之诸父也,抱祭器而入周,非亲戚畔之耶?’思恭释然骇服。上之睿明,可谓闻一知十矣。

宋魏泰《东轩笔录》卷四

5、止有一女,年方九岁。生得容貌端妍,聪明无比。月坡自幼教他读书,真个闻一知十,因此月坡命名妙惠。

明天然痴叟《石点头》卷二

6、咱只会隔壁猜、劈面相,拿三道三,闻一知十,模量着不是个聪明人。

清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五六回

7、后世决狱大师,有能神而明之,闻一知十也者,吾不得而尽知之也。

清龚自珍《〈春秋决事比〉自序》

8、根受性明睿,闻一知十。

宋洪适《隶释·汉安平相孙根碑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