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树银花 【huǒ shù yín huā】
褒贬中性
结构联合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。
比喻:比喻灿烂的灯火或焰火。
火树:缀满灯彩而火红的树。
银花:闪闪发光的银白色的花形灯盏。
# 例句
1、在新年的夜晚,城市的夜空被五彩斑斓的烟花点亮,火树银花般的璀璨景象令人目不暇接,仿佛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欢乐与祥和之中。
2、漫步在元宵节的灯会上,只见四周火树银花,各种造型的彩灯竞相绽放,照亮了人们的笑脸,也点亮了节日的喜庆氛围。
3、每当夜幕降临,这个小镇的广场上都会上演一场火树银花的表演,绚烂的烟花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在空中绽放,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观赏,为小镇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。
# 成语故事
“火树银花”系由“火树”及“银花”二词语组合而成。“火树”是出自晋・傅玄〈庭燎〉诗。傅玄形容庭院内灯火通明,枝头上挂满了灯笼,好像火一般的灿烂,庭燎燃烧直到破晓天色渐亮。“火树”一词又见于《南齐书・卷九・礼志上》,亦是形容树上挂满了灯笼,灯火通明的样子。“银花”则是出自南朝梁・简文帝〈弥陀佛像铭〉一文,是描述弥陀佛降临拯救世人之时,水中开满了莲花,树上落下了银花,庄严美好的情景。后来“银花”用来指灯,如唐・苏味道〈正月十五夜〉诗: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”便是形容元宵夜处处挂著灯笼,灯火通明,如火一般灿烂的树,开著银色的美丽花朵。后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成“火树银花”,用来形容灯火通明灿烂的景象。
# 出处
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
唐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诗
# 引证
1、更烧红烛枝头挂,粉蜡斗香奢。元宵近也,小园先试,火树银花。
宋赵彦端《眼儿媚·王漕赴介庵赏梅》词
2、火树银花不夜天,兄弟姊妹舞翩跹,歌声唱彻月儿圆。
近现代柳亚子《浣溪沙·五〇年国庆观剧》词
3、不论阳光明媚之日,还是火树银花之夜,站在三峡大坝上,眺望万顷江面,昔日分外秀丽的峡谷景区也许将是另一副模样。
当代陈中原《当惊世界殊》
4、春城春宵无价,照星桥火树银花。
元马致远《青哥儿·十二月·正月》曲
5、火树银花照水明,笙歌彻夜斗新声。
清赵怀玉《虎丘杂诗》
6、树上全布了灯,真是火树银花。
当代王安忆《香港的情和爱》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