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鞭辟入里”详细解释

鞭辟入里 【biān pì rù lǐ】朗读

褒贬褒义 结构补充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深入剖析,进入里层。形容文章、言论深刻、透彻,深入精微,切中要害。

古义:原指做学问要切实。

鞭辟:鞭策,激励。
入:进入。
里:最里层。

# 易错

“辟”此处不读bì。

# 例句

1、他在分析社会现象时,总能鞭辟入里,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核心所在。
2、教授在讲授哲学课程时,对哲学思想的阐述鞭辟入里,让学生们深受启发。

# 成语故事

这个成语源自北宋理学家、教育家程颢和其弟程颐的《师训》。书中强调,“学只要鞭辟近里,著己而已。”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,做学问的关键在于能够深入剖析,探求事物的最深层的本质和道理,并且这种学习要能够使自己有所收获和成长。 成语“鞭辟近里”中的“鞭”字,原意是鞭策、激励,这里用来比喻深入探究的动力和决心;“辟”字则指透彻、剖析,强调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;“入”字意味着进入,即深入到事物的内部;“里”字原指衣服的内层,但在这里引申为事物的内部或深层。

# 近义词

入木三分
力透纸背
一针见血
鞭辟近里

# 反义词

隔靴搔痒
浮光掠影
轻描淡写

# 同义异形

鞭辟近里
鞭约近里
鞭擗向里
鞭辟着里

# 出处

学要鞭辟近里,“鞭辟”如何?

宋黎靖德等《朱子语类》卷四五

# 引证

1、而那些理学话,又都是作者阅历有得之言,说得鞭辟入里,不枝不蔓。

现代朱自清《杂文遗集》

2、他们的思力不足,不足剖析入微,鞭辟入里。

现代朱自清《山野掇拾》

3、故能兴民权者,断无可亡之理。汝已见到此层,但未鞭辟入里耳。

近代梁启超《湖南时务学堂课艺批》

4、盖以汪、孙两家唱法而论,汪之唱法可用“顶天立地”一语来形容,其发展方向是纵深的,字字鞭辟入里,如书法之力透纸背。

现代吴小如《京剧老生流派综说》

5、努力学习掌握这样的文字功夫,描写事物时,形象生动……一发挥议论时,鞭辟入里。

当代秦牧《散文创作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