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不达意 【yán bù dá yì】
结构主谓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。
言:话;言语。
不:不到,未。
达:及,到达。
意:意思;见解。
# 例句
1、在尝试解释这个复杂的理论时,我发现自己常常言不达意,无法准确地传达其精髓。
2、他很想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,但由于激动,说出口的话却显得言不达意。
# 成语故事
该成语源自《论语·卫灵公》中的一段话:“子曰:‘辞达而已矣。’”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:言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表达意思,而不是追求华丽的词藻或复杂的表达。在孔子看来,真正的言辞应当简洁明了,能够准确传达出说话者的意图。孔子所在的时代,社会上充斥着各种虚浮不实的人,他们擅长用华丽的语言和浮夸的表达来迷惑人心,却往往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图。孔子对此深感忧虑,所以提出了这种健康的语言观,他认为只有这样,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能够更加顺畅、真诚,社会也才能够更加和谐、进步。成语“词不达意”便源于此,也称“辞不意逮”“言不达意”等,其中“达意”指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。
# 出处
窃恐辞命不明,言不逮意,致高明或未深喻,辄露所见,求益左右。
宋程颐《与吕大临论中书》
# 引证
1、子曰:“辞达而已矣”。
春秋孔子《论语·卫灵公》
2、议论往返不决。让以译者言不达意。
明严从简《殊域周咨录》卷五
3、以译者言不达意,复为书晓之。
清张廷玉等《明史·广西土司传二》
4、她语无伦次,言不达意,整个人感到一种头晕目眩的虚脱。
当代邓一光《我是太阳》第四部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