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于事无补”详细解释

于事无补 【yú shì wú bǔ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述补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对事情毫无补益。

于:对;对于。
事:事情。
无:没有。
补:添上材料,修理破损的东西;修补。

# 提示

用于口语。

# 例句

1、他试图通过争辩来解决问题,但这样做只会让情况更加混乱,最终于事无补
2、在火灾已经蔓延到整个森林的时候,再派人去扑灭已经于事无补,我们需要提前预防。

# 成语故事

北宋时期,大臣刘挚对王安石的免役法持有强烈的反对态度,他认为这项法令与搜刮民财无异。他深感百姓的生活已经如履薄冰,负担沉重,再加上繁重的税赋,无异于雪上加霜。因此,他挥毫泼墨,写下了一篇名为《论分析助役》的文章,献给皇帝,希望皇上能够站在百姓的角度,为民着想。然而,当时朝廷内部风气恶劣,许多敢于进言的官员因此而被革职。刘挚在文章中直接向皇帝提出质疑:“岂其言皆无补于事欤?”他的意思是,难道这些人的言论真的对国家的治理毫无裨益吗?成语“于事无补”由此诞生,也作“无济于事”、“无益于事”和“无补于事”,形容某些行为或言论对解决问题没有什么帮助。

# 近义词

不著见效
无济于事
以水洗水
无补于事

# 反义词

行之有效
卓有成效
立竿见影

# 同义异形

无补于事

# 出处

作无益之能,纳无补之说。

东汉王充《论衡·逢遇》

# 引证

1、事后冷静下来,自己也觉得太过分了,埋怨自己脾气太坏,于事无补。

当代蒋子龙《女儿的琴声》三

2、岂其言皆无补于事欤!

宋刘挚《论分析助役》

3、此时屈原理应反对最烈,然而于事无补。

现代郭沫若《我怎样写五幕史剧〈屈原〉》

4、但这样的话,他此时不愿说,说了徒然刺激欧阳素心,于事无补。

现代王火《战争和人》(二)卷三

5、七姑奶奶深怕言语碰僵,不但于事无补,反倒伤了和气,所以特为先打招呼。

近现代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红顶商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