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喻: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,不知变通。也比喻妄想不通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。
今义:后比喻企图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。
兔走,触株折颈而死。
战国韩非《韩非子·五蠹》
1、若载一时之礼,以训无穷之俗,是刻舟求剑、守株待兔也。
汉桓谭《新论·法术》
2、妾闻治家以勤俭为本,守株待兔,岂是良图?
明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卷一八
3、二弟曾习缝衣,虽未熟练,已能粗成,若仍守株待兔,诚恐养成怠惰,却亦坐食山崩。
近代蔡廷锴《蔡廷锴自传·老父逝世,清朝亦亡》
4、以已至之瑞,效方来之应,犹守株待兔之蹊,藏身破罝之路也。
汉王充《论衡·宣汉》
5、守株待兔,虽达者之不为;面壁磨砖,亦古今之常事。
宋陈师道《清月长老再住荐福疏》
6、𣨼风月似缘木求鱼,恋风花守株待兔,下风雹打草惊蛇。
元刘庭信《折桂令·忆别》曲
7、妹子心事,与二姐姐一般。但二姐已有成言,只须守株待兔,妹子全无巴鼻,何如海底捞针?
清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三九回
8、守株待兔,枉用心神。
宋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澧州钦山文邃禅师》
9、一个守株待兔的笨虫,要不是鄙人,你的女儿能出国?
当代李国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四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