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刻舟求剑”详细解释

刻舟求剑 【kè zhōu qiú jiàn】朗读

结构连动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剑落水时在船帮上刻上记号,船停后,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。

比喻:比喻拘泥于成例,不知变通。亦比喻思想行动脱离实际,徒劳无获。

刻:用刀子挖。
舟:船。
求:寻找。
剑:古代的一种武器。

# 提示

含嘲讽意。

# 例句

1、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,如果我们还用刻舟求剑的方式去解决问题,那注定会失败。
2、他对新技术总是持抵触态度,常常用刻舟求剑的方法去应对,结果总是事倍功半。

# 成语故事

一个楚国人坐了一艘小船上渡江,在途中因为不小心,把一柄剑掉在水里,当时这个人因为急于要过河,没有立刻跳下水去找寻掉下去的剑,只用利器在船舷刻上一个符号,记下坠剑的地方,心中想等着办完事后,再凭着船舷上的符号,潜下水里寻找那柄失剑。这个人在坠剑处刻着符号,以为这个办法十分聪明,可以凭着符号把失去的剑寻回,结果是当然不会找到的。

# 近义词

胶柱鼓瑟
按图索骥
守株待兔
食古不化
缘木求鱼

# 反义词

通权达变
见机行事
相机行事
随机应变
因时制宜
因地制宜

# 出处

楚人有涉江者,其剑自舟中坠于水。遽契其舟。曰:“是吾剑之所从坠。”舟止,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舟已行矣,而剑不行。求剑若此,不亦惑乎!

战国吕不韦及其门客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
# 引证

1、以一世之度制治天下,譬犹客之乘舟,中流遗其剑,遽契其舟桅,暮薄而求之。其不知物类亦甚矣。

西汉刘安及其门客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

2、受人家国之托者,慎无刻舟求剑,托名为儒,求治而反以乱。

明李贽《藏书·世纪列传总目后论》卷首

3、往事刻舟求坠剑,怀人挥泪著亡簪。

宋黄庭坚《追忆余泊舟西江事次韵》

4、画饼充餐必也虚,刻舟求剑决然无。

元姬翼《鹧鸪天(其二)》

5、刻舟求剑,固匪通材。

宋陆游《谢梁右相启》

6、文学艺术工作者必须正视我国当前迅速变化的实际,来考察我们过去用惯了的文艺理论,而不能刻舟求剑。

现代夏衍《解放思想团结前进》

7、契顺又不知安在矣,吾济明刻舟求剑,皆可笑者也。

宋苏轼《答钱济明三首》之二

8、苟泥于此而不通乎彼,则刻舟求剑,缘木求鱼。

元沈梦麟《送归安县丞赵千顷序》

9、一任你刻舟求剑,怎当我掩耳盗铃。

清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六九回

10、决不能亦步亦趋地走他们的老路,走老路就是古人所说的”刻舟求剑“,总不免劳而无功。

现代朱光潜《谈美书简》四

11、夫地理上种种差别,势不容刻舟求剑。

近代梁启超《中国国会制度和议》

12、《自题小像》一诗现亦有人提出新的解释,盖咬住一、二字,刻舟求剑以驳难,似已成风气。真令人啼笑皆非也。

现代茅盾《致陈瑜清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