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形容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慌张或诧异。也指(故意)大声喧哗吵闹。
要肱把此事做一平常事看,朴实头做将去,久之自然见效,不必如此大惊小怪,起模画样也。
宋朱熹《答林择之》
1、“屡憎于人”,是他说得大惊小怪,被他惊吓者岂不恶之。
宋朱熹《朱子语类》
2、罢么,你不要大惊小怪的,吓杀我也!
元关汉卿《窦娥冤》
3、张千身边带了公文解批,和李万商议,只等开门,一拥而入,在厅上大惊小怪,高声发话。
明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卷四十
4、这是什么要紧的事,也这般大惊小怪!
清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十九回
5、兄弟,休要大惊小怪的,则他便是杨衙内,是个有权有势的的。
元李文蔚《燕青博鱼》第一折
6、正说着,只见一个媳妇来回说:“鲍二媳妇吊死了。”贾琏凤姐儿都吃了一惊。凤姐忙收了怯色,反喝道:“死了罢了,有什么大惊小怪的!”
清曹雪芹《红楼梦》四四回
7、南北统一,业已八年,天津也来挂一颗小小的头颅,以示全国一致,原也不必大惊小怪的。
当代鲁迅《伪自由书·保留》
8、廉访使大人在这里歇息,你只在门外,你若大惊小怪的,我就打折你那腿。
元杨显之《潇湘雨》四折
9、反正是问不明白的,何必大惊小怪,引人注意。
当代茅盾《腐蚀·一月二十一日》
10、死了一个丫头,也值得大惊小怪的?喊两个底下人,送给善堂去掩埋就是了。”
当代巴金《秋》三七
11、但还不能相信,大惊小怪,那真是使人为难了。
当代鲁迅《书信集·致母亲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