耸人听闻 【sǒng rén tīng wén】
褒贬贬义
结构偏正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夸大或捏造事实,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。
耸:惊动。
人: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、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。
听闻:所听到的事情。
# 易错
注意与"骇人听闻"的区别。"骇人听闻"指某件事使人听了非常震惊,它通常针对某件确实存在的事而言;而"耸人听闻"所指的内容通常是夸大的,甚至是编造的。"骇人听闻"的一般是社会上发生的坏事,"耸人听闻"的则未必如此。
# 例句
1、这篇报道中的耸人听闻的细节让许多读者感到震惊。
2、他在演讲中故意制造耸人听闻的效果来吸引听众的注意。
# 成语故事
在宋朝的理宗宝祐年间,官场中充斥着宦官和外戚的腐败与为祸,但大多数官员为了自保而不敢直言。然而,在这个时期,洪君畴,名天锡,一个来自泉州晋江的御史,却以他的正直和勇气,成为了官场中的一股清流。
洪君畴被任命为御史后,他首次上呈的奏章就震惊了朝野。他强调身为御史,应当公正无私,勇于匡正君主的行为。他直言不讳地表示:“职责所在,不但不能奉承大臣的旨意,也不敢奉承陛下的旨意。”这样的言论在当时的官场中可谓是石破天惊,因为它直接挑战了那些只顾个人私利、阿谀奉承的官员们。
洪君畴的这番话,让许多人听后都感到大为惊骇和震憾。他们没想到,在这个充满谄媚风气的时代,竟然还有人敢于如此直言不讳,勇于维护朝廷的公正和清明。洪君畴的勇气和正直,让人们对他充满了敬意和钦佩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耸人听闻”这个成语逐渐从洪君畴的事迹中演变而来。它用来形容那些令人震惊、不可思议的事情或言论,就像洪君畴的首次奏章一样,让人听后大为惊骇。
# 出处
耸动人听,衋伤我怀。
唐白居易《田布赠右仆射制》
# 引证
1、他一听情形,就知道这个案子不会构成什么耸人听闻的案件。
现代欧阳山《三家巷》二六
2、这当然更是一件耸人听闻的消息,也在这个山城嗡嗡地响过一阵,后来也不见提起了。
现代马识途《夜谭十记·娶妾记》
3、比着那史册上的朱云请剑,李膺破柱,更足耸人听闻,皇上加以极刑,天下后世有不啧啧叹羡称为忠臣者哉!
清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三五回
4、历史上记载的耸人听闻的美德——譬如说,一只胳膊被陌生男子拉了一把,便将它砍掉——虽然博得普遍的赞叹,知识阶级对之总隐隐地觉得有点遗憾。
现代张爱玲《更衣记》
5、首疏以正心格君为说,且曰;“职臣在宪府,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风旨,亦不敢奉承陛下风旨。”固已耸动听闻矣。
宋周密《齐东野语·洪君畴》
6、豫章大镇,或书有不可达者,故托辞为此;抑为州将者,以此耸人听闻,豫绝系援,皆未可知。
清恽敬《杂记》
7、过去,我可闹不清楚,现在才了解一贯道的丑恶内幕,真是耸人听闻。
现代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三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