莺歌燕舞 【yīng gē yàn wǔ】
褒贬褒义
结构联合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黄莺歌唱,燕子飞舞。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。也形容轻歌曼舞的欢乐气氛。
比喻:亦比喻形势大好。
古义:原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色。
今义:现用以形容蓬勃兴旺的大好形势。
莺:鸟类的一科,身体小,褐色或暗绿色,嘴短而尖,叫的声音清脆,吃昆虫,是益鸟。
歌:唱。
燕:鸟类的一科,候鸟,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,捕食昆虫,对农作物有益。
舞: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。
# 例句
1、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到处莺歌燕舞,欣欣向荣,社会主义新生事物蓬勃发展。
2、祖国的早晨,到处莺歌燕舞,万里春风杨柳!
3、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,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到处莺歌燕舞。
# 成语故事
这个成语故事源自宋代文豪苏轼的诗歌《披锦亭》。诗中,苏轼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盎然春意的画面:“晨曦中,红烟绿露交织着芬芳的晓风,燕子翩跹于蓝天,黄莺在翠柳间欢快歌唱,春光似乎被拉长了岁月。”此处,苏轼借春日生机勃勃之景,幽默而自谦地表达了即使身处逆境、年岁渐增,他仍旧能够拥抱生活之美,享受大自然的赐予,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及对美好事物无尽的向往。
“燕舞莺啼”这一成语便源于此,最初用来描绘春天的绚烂景致,如今已被广泛引申,象征着一切兴盛繁荣、充满活力的景象。它还有其他变体,如“莺歌燕舞”、“燕舞莺歌”,都传递着相同的文化意涵与积极向上的寓意。
# 出处
烟红露绿晓风香,燕舞莺啼春日长。
宋苏轼《锦被亭》词
# 引证
1、空孤负,莺歌燕舞,檀板绣氍毹。
明冯惟敏《正宫端正好·邑斋初度自述》
2、到处莺歌燕舞,更有潺潺流水,高路入云端。
现代毛泽东《水调歌头·重上井冈山》
3、柳生行走在黄色大道上,全然不见田野里姹紫嫣红莺歌燕舞的欢畅景致,只见大道在远处消失得很迷茫。
当代余华《古典爱情》六
4、绿蕉绛杏媚晴旭,莺歌燕舞百花场。
明方豪《王老家藏美人图》诗
5、宫妆,三里千从赭黄。万年世代,一部笙簧,夜宴花漏长。乍莺歌断续,燕舞回翔。
北宋万俟咏《明月照高楼·中秋应制》
6、天涯间阻,秋光冷淡,夜色萧疏……空孤负,莺歌燕舞,檀板绣氍毹。
明冯惟敏《海浮山堂词感稿·一正宫端正好·邑斋初度自述》
7、韶光有几?催遍莺歌燕舞。酝酿一番春,秾李夭桃娇妒。
明陈子龙《陈子龙诗集·一八·二郎神·清明感旧》
8、才得春来,曲栏西畔花无数。莺歌燕舞,只道春长住。
清张琦《立山词·点绛唇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