魂不附体 【hún bù fù tǐ】
褒贬贬义
结构主谓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迷信认为灵魂是一种能离开躯体而独立存在的精神,附体则人生,离体则人亡。形容惊恐之极。 或受到诱惑而不能自持。
魂:迷信的人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。
不:表示否定的意义。
附:依附,依从。
体:身体,有时指身体的一部分。
# 例句
1、小李被突如其来的巨响吓得魂不附体,半天都回不过神来。
# 成语故事
古人相信活人的身上有精气,即是灵魂,死时才会离开人的身体。有时候人因为受到极大的刺激,变得极为慌乱,或是失去知觉,就好像魂魄暂时离开了身体,这时人们就用“魂不附体”来形容这种情形。在所引典源中,提到有位妇人久病不愈,徐嗣伯诊断之后,研判这是一种叫做“尸注”的病,用死人的枕头煮水服用就可以痊愈。后来王晏知道这件事,就问徐嗣伯原因。徐嗣伯回答︰“尸注这种病是因为被鬼气缠身,用死人枕煮药服用,鬼气就会散去,不会再附于人的身上。”这里的“魂气”是指外来的鬼气,而非指人自身的魂魄。后来“魂不附体”这句成语就由这里演变而出,而“魂”却转移为人自己的魂魄。自己的魂魄不附在自己身上,极度惊吓所致。因此,“魂不附体”就用以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能自主。
# 出处
魂气飞越,不得复附体。
唐李大师、李延寿《南史·徐嗣伯传》
# 引证
1、承惊觉,不见诏书,魂不附体,手脚慌乱。
明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回
2、使小生魂不附体。
元乔梦符《金钱记》第一折
3、唬得两个魂不附体。
宋佚名《京本通俗小说·西山一窟鬼》
4、说着把枪端了起来,吴为才吓得魂不附体,“卜通”跪下了。
现代马烽、西戎《吕梁英雄传》第二八回
5、一看到把常二打得嘴巴出血的大洋马坐在这里,就心肝肠肺一齐颤抖起来,再遇到那股烈火,就立刻魂不附体了。
当代吴强《堡垒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