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神态从容自然,面不改色。形容遇事不惊,从容镇静。
人告曾子母曰:“曾参杀人。”曾子之母曰:“吾子不杀人。”织自若。
西汉刘向《战国策·秦二》四
1、夫人欲试,令恚,伺当朝会,装严已讫,使侍婢奉肉羹,翻污朝衣。婢自遽收之,宽神色不异,乃徐言曰:“羹烂汝手?”若:不变常态。
南朝宋范晔《后汉书·刘宽传》
2、(王珣)初见谢(安)失仪,而神色自若。坐上宾客即相贬笑。公(谢安)曰:“不然,观其情貌,必自不凡。”
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
3、(戎)年六七岁,于宣武场观戏,猛兽在槛中吼震地,众皆奔走,戎独立不动,神色自若。
唐房玄龄等《晋书·王戎传》四三
4、“是的。”兆润神色自若地说:“特地来给大嫂请安。”
当代高阳《清宫外史》上册
5、时刘祎之坐赐死,既洗沐而神色自若,命其子草谢死表,其子哀号将绝,不能书。
唐刘肃《大唐新语·从善》
6、小婢虽幼,见其相逼而来,大怖欲啼。夫人神色自若,微诘其致死之由。
清长白浩歌子《萤窗异草·夏姬》
7、大小姐设若还是六年前的郝香芸,必也同她妹妹一样的见解,不然,也会红着脸,羞得很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了。现在她不但神色自若,反而有点高兴样子。
现代李劼人《暴风雨前》三部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