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头蛇尾 【hǔ tóu shé wěi】
褒贬贬义
结构联合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头大如虎,尾细如蛇。
比喻:比喻做事起初声势很大,后来劲头很小,或有始无终。也比喻言行不一,阴险狡诈。
虎:勇猛、威武。
头: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。
蛇:爬行动物,身体细长,体上有鳞,没有四肢。种类很多,有的有毒,有的无毒。以蛙、鼠为食,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。
尾:末端。
# 例句
1、他做事总是虎头蛇尾,开始热情高涨,但很快就失去了兴趣,导致很多事情都半途而废。
2、这个项目的初期规划非常宏大,但执行起来却虎头蛇尾,很多细节都没有得到妥善处理。
# 成语故事
此典出自清代李伯元(李宝嘉)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十七回:“谁知闹来闹去仍旧闹到自己亲戚头上,做声不得,只落得个虎头蛇尾。”清代,官场污浊混乱不堪,特别是捐例大开之后,官吏及候补官员中鱼龙混杂,良莠不齐。做上司的人,专挑那些有背景、有交往的人充任官职。而一些有真才实学而无门路的人则一辈子也弄不到差事。鉴于这种情况,京城一位都老爷便上了一个奏折,要求整顿吏治,甄别贤愚,重用有真才实学之人,没有能力的遣回原籍或责令学习。奏折上去,皇上批示同意。不久,湖南巡抚接到皇上的指令,非常重视,立即要对各级官员进行考试。众官吏听说要普遍考试,不禁惊慌失措了,因为其中有十分之六七的人连字都不会写。为了保住乌纱帽,他们想方设法请人代考。到了考试那天,巡抚大人亲临考场,严肃慎重,因而考场气氛异常紧张。试题发下之后,一时人头簇簇,议论纷纷。正在紧张时刻,忽然听得一片喧闹之声,说抓住了一个冒名顶替考试的人。巡抚大人得知,忙说:“冒名顶替,照考试定章办起来是应斩头立决的。……兄弟今天定要杀一儆百,让众人当面看看,好叫他们有个惧怕。”说着,即叫传令,说抚台大人今天要杀人。众官吏一听说要杀人,都跑来观看;哪知等了半天,没有一点动静。后来一打听,才知道那个顶替者正是巡抚二少爷的妻舅请来的。因为巡抚大人二少爷的妻舅用钱买了个知府的官职,而他本人却是一窍不通,碰到巡抚考官,都请人代替。湖南抚台本想借这事大作一番文章,“谁知闹来闹去却闹到自己亲戚头上,做声不得,只落得个虎头蛇尾。”后来抚台又担心招来闲言闲语,便装腔作势地叫手下人去斟酌办理。
# 出处
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,转背言词说是非,这厮敢狗行狼心,虎头蛇尾。
元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二折
# 引证
1、官府挨捕的事,已是虎头蛇尾,前紧后慢。
元末明初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〇三回
2、现在大家说到唐景崧七天的大总统,谁不笑他虎头蛇尾,唱了一出滑稽剧。
清曾朴《孽海花》三二回
3、易卜生大有出全集之意,但至今不见第三本;柴霍甫和莫泊桑的选集,也似乎走了虎头蛇尾运。
现代鲁迅《花边文学·读几本书》
4、大抵朝廷之事,虎头蛇尾,且暂为逃难之计。
明冯梦龙《古今肖说》三九
5、韩燕来是个没事不找事、有事不怕事的人,怎能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呢?
现代李英儒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第七章
6、各英商观望迁延,你推我诿,只道中国官吏都是虎头蛇尾,没甚要紧。
近代蔡东藩《清史演义》第五〇回
7、那篇文章,因为不能一直写下去,又难以逞心而谈,真弄得虎头蛇尾,开初原想大发议论,但几天以后,竟急急的结束了。
现代鲁迅《书信集·致曹聚仁》
8、小奇也许会写得好,就是她有一个毛病,“虎头蛇尾”。
现代冰心《陶奇的星期日记》
9、我要一悲观消极,准像人们说的,虎头蛇尾,一事无成。
当代李满天《水向东流》一二
10、小诗欲作王、韦,长篇欲作老杜,便应全用其体,不可虎头蛇尾。
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二·论五言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