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惑不解 【dà huò bù jiě】
褒贬褒义
结构并列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感到非常迷惑,不能理解。
古义:原指一辈子迷惑不明白。
大: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。
惑:困惑。
不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
解:理解。
# 例句
1、听到他给出的这个解释,在场的所有人都大惑不解,不明白这其中的逻辑。
2、尽管我反复解释,但他仍然大惑不解,无法理解这个简单的问题。
3、面对这个神秘的符号,大家都大惑不解,没有人能给出合理的解释。
# 成语故事
“大惑”本指非常糊涂、迷惑的人。在所引典源《庄子・天地》中提到,世界上有很多善于逢迎谄媚的人,却不自认为在逢迎谄媚,如果有人指责他们在逢迎谄媚,他们反而会非常生气;而与这些人一起同声附和,却不认为自己跟他们一样是在阿谀奉承,这样的人真是愚笨极了。因此庄子认为︰“知其惑者,非大惑也。大惑者,终身不解。”意思就是说,一个人如果能够知道自己这样做是愚昧的,那他还不算是个非常糊涂、迷惑的人,因为一个非常糊涂、迷惑的人,终其一生都无法理解这是愚笨的行为。后来“大惑不解”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指对事物感到非常疑惑,无法了解。
# 出处
大惑者,终身不解。
战国庄子《庄子·天地》
# 引证
1、伏念某多奇薄命,孑立孤生,小智自私,守纸上区区之糟粕;大惑不解,蹈人间汹汹之风波。
宋陆游《与建宁苏给事启》
2、女初不言;既而腹渐大,不能隐,阴以告母。母疑涉妄;然窥女无他,大惑不解。
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土偶》
3、振保像做贼似的溜了出去,心里只是慌张。起初是大惑不解,及至想通了之后也还是迷惑。
现代张爱玲《红玫瑰与白玫瑰》
4、我们不是笑的别样,方才你走进门,我们两个人就问你几句,你好像带了圣旨一样的,直朝后面走,一声也不答应我们,我们倒大惑不解,究竟不知你为着什么事情这样的生气?
现代徐哲身《汉代宫廷艳史》
5、这滚滚的热气竟使丁一夫想起了那两个凉馒头,党委书记大惑不解:“食堂为什么经常卖凉馒头?”
当代王金年《党委书记》
6、黄芝这样的人,居然作出这样的事,我当时实在大惑不解。
现代吴玉章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》五
7、伏念某下愚无知,大惑不解。
宋陆游《与赵都大启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