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众口一辞”详细解释

众口一辞 【zhòng kǒu yī cí】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主谓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,看法或意见一致。

众:许多人。
口: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“嘴”)。
一:数名,最小的正整数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壹”代)。
辞:言词。

# 提示

用于处事。

# 例句

1、在社区会议上,居民们对改善公共交通的需求表达得非常强烈,几乎到了众口一辞的地步,这让市政当局感受到了压力,必须采取行动。
2、面对这次产品质量问题,消费者们的投诉声音高度统一,众口一辞地要求厂商召回并赔偿损失,迫使企业不得不正视问题并作出回应。

# 近义词

异口同声
如出一口
同声一辞
众口同声
众口一词
众口如一

# 反义词

众说纷纭
众口纷纭
莫衷一是
各执一词
人多嘴杂
言人人殊

# 同义异形

众口一词
众口如一

# 出处

众口一辞,纷然不止。

宋欧阳修《濮议》卷四

# 引证

1、田汉同志的《关汉卿》是一出好戏,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烈,这一点几乎是众口一辞。

现代夏衍《读〈关汉卿〉杂谈历史剧》

2、有总管万戴者曰:“杀郎主,却与南宋通和,归乡则生矣。”众口一辞曰:“诺”。

宋熊克《中兴小纪· 四〇·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癸未》

3、(元遗山)又谓:“世人但知宗唐,于宋则弃不取。众口一辞,至有诗盛于唐坏于宋之说。”

明瞿佑《归田诗话·上·鼓 吹续音》

4、公论非众口一词之谓也。满朝皆非,而一人是,则公论在一人矣。

明吕坤《呻吟语·下·秉公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