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形容尽孝道的人在居丧期间因过于悲痛而骨瘦如柴。
今义:后用来形容孝子在守孝期间非常悲哀。
彪孝行纯至,父母卒,哀毁三年,不出庐寝。服竟,羸瘠骨立异形,医疗数年乃起。
南朝宋范晔等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
1、张志宽为布衣,居河东,隋末丧父,哀毁骨立,为州国所称。
唐刘肃《大唐新语·孝行》
2、和峤虽备礼,神气不损;王戎虽不备礼,而哀毁骨立。
南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
3、及冬,遭大故。孝廉恸绝者屡矣,赖救得苏,哀毁骨立。
清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八六回
4、汤斌便开始学医,穷研药性,可是他父亲还是去世了。这在汤斌是个无与伦比的严重打击,朝夕流涕,哀毁骨立。
清高阳《清官册》
5、母舅欲与议婚,修元再三推阻,父母重丧,哀毁骨立,安忍留心。
明香婴居士《麹头陀传》七
6、〔崔浑〕丁母艰,勺饮不入口,哀毁瘠立。
唐张鷟《朝野佥载·补辑》
7、蘧公孙哀毁骨立,极尽半子之谊。
清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二回
8、以父忧去职,居丧尽礼,哀毁骨立。
唐李百药《北齐书·陆卬传》三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