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乐祸幸灾”详细解释

乐祸幸灾 【lè huò xìng zāi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并列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意思谓以别人的灾祸为乐。

乐祸:以祸患为可乐。
幸灾:因别人遭灾而高兴。

# 提示

注意“幸”的意思。

# 例句

1、那些乐祸幸灾的人,往往内心狭隘,缺乏善良的品质。
2、面对他人的不幸,我们不应乐祸幸灾,而应给予关怀和帮助。
3、他这种乐祸幸灾的态度,实在让人难以接受。

# 成语故事

成语“幸灾乐祸”源自两个典故。在《左传·僖公十三年》中,晋国遭遇严重饥荒,向秦国求助,秦国给晋国送去大量粮食,帮其渡过难关。后来秦国面临相同困境向晋国求粮,晋国却拒绝。这时,大夫庆郑极力进言:“背施无亲,幸灾不仁,贪爱不祥,怒邻不义,四德皆失,何以守国?”意思是背弃恩情就没有亲人,对他人灾祸感到高兴就不仁慈,贪婪过度就不吉祥,激怒邻国就是不义,这四种品德都丧失了,还怎么守护国家? 在《左传·庄公二十年》里,周庄王死后,本该孙子惠王继位,可周庄王的小儿子子颓被有阴谋的大夫利用,篡夺了王位。子颓不识祸福,沉溺于歌舞,于是有人说:“哀乐不时,殃咎必至,今王子颓歌舞不倦,乐祸也。”即悲哀和欢乐不是一直不变的,灾难和祸患必然会来,如今子颓歌舞不停,这是把灾祸当作快乐。 “幸灾乐祸”这个成语就来源于此,后来还演变成“乐祸幸灾”,用于形容人缺乏同情心或者居心不良。

# 近义词

幸灾乐祸
利灾乐祸

# 反义词

兔死狐悲
同病相怜
哀矜勿喜
感同身受
悲天悯人
急人之难

# 出处

而攸之始奉国讳,喜见于容,普天同哀,己以为庆。此其乐祸幸灾,大逆之罪一也。

南朝梁沈约《宋书·沈攸之传》七四

# 引证

1、哀乐失时,殃咎必至。今王子颓歌舞不倦,乐祸也。

春秋左丘明《左传·庄公二十年》

2、秦饥,使乞籴于晋,晋人弗与。庆郑曰:“背施无亲,幸灾不仁。”

春秋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十四年》

3、天降重戾,国有大丧,奸臣乐祸以图危,群寇幸灾而同隙。

宋薛居正、卢多逊、扈蒙、张澹、刘兼、李穆、李九龄等《旧五代史·汉书隐帝纪中》一〇二

4、幸灾乐祸,首为逆乱,诖误善良。

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诫兵》

5、这人虽有救命之恩,但既幸灾乐祸,则非救你之命,实是贪你之色。

清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三回

6、我的脚不方便,你不晓得犒怜,偏要幸灾乐祸,加倍嘲笑。

现代郭沫若《屈原》第一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