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幸灾乐祸”详细解释

幸灾乐祸 【xìng zāi lè huò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联合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对别人遭受灾祸感到庆幸、高兴。

比喻:比喻缺乏同情心或居心不善。

幸灾:因别人遭灾而高兴。
乐:高兴,欢乐。
祸:祸事;灾难(跟“福”相对)。

# 易错

注意"幸"的意思;含贬义。

# 例句

1、当他的竞争对手在生意上遭遇失败时,他并没有表示同情,反而幸灾乐祸地嘲笑对方的遭遇。
2、看到小明在考试中失利,小明的一些同学不是给予鼓励,而是幸灾乐祸地在一旁说风凉话。

# 成语故事

《左传·僖公十三年》记载到,据传晋国遭遇大饥荒,向秦国求援。秦国便向晋国运去了大量粮食,用以解决晋国的困境。后来,秦国遭遇同样的困境时,向晋国发出求援,但晋国却拒绝出售粮食。这时,有一位大夫庆郑竭力劝说:“背施无亲,幸灾不仁,贪爱不祥,怒邻不义,四德皆失,何以守国?”大意为人若是背弃恩惠就会没有亲人,幸灾乐祸就不会仁慈,过度贪婪就不会顺利,无端激怒邻国就是不义。如果丢掉了这四种道德,拿什么来保卫国家?《左传·庄公二十年》记载,周庄王死后本应由孙子惠王继位,但周庄王的小儿子子颓被阴谋篡位的大夫所利用,篡夺了王位。子颓不知祸福,反而沉迷于歌舞之中,因此有人说:“哀乐不时,殃咎必至,今王子颓歌舞不倦,乐祸也。”大意为悲哀和欢乐不会一直存在,灾难和祸患也必然会到来,现在子颓歌舞不倦,这是以灾祸为乐了。后来,成语“幸灾乐祸”用以比喻缺乏同情心或居心不善。也称“乐祸幸灾”。

# 近义词

乐祸幸灾
落井下石
利灾乐祸

# 反义词

哀矜勿喜
兔死狐悲
感同身受
悲天悯人
急人之难
同病相怜

# 同义异形

乐祸幸灾
利灾乐祸

# 出处

背施无亲,幸灾不仁。

春秋左丘明等《左传·僖公十四年》

# 引证

1、若居承平之世,睥睨宫阃,幸灾乐祸,首为逆乱,诖误善良,……此皆陷身灭族之本也。

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诫兵》

2、老太爷时时生气。觉新这一房的人都没有笑脸。别房的人大都怀着幸灾乐祸的心理在暗中冷笑。

现代巴金《家》三一

3、这中间并无恶意,当然也未必带有幸灾乐祸的成份。

现代茅盾《闻笑有感》

4、某尝迹其行事,略而论之……或幸灾乐祸,或甘死徇生,求而得之,又何怨也。

唐刘知几《思慎赋序》

5、后来一人,见之大笑。客怒曰:“吾恚而君喜,何幸灾乐祸如是!”

清解鉴《益智录·白猿》

6、这人虽有救命之恩,但既幸灾乐祸,则非救你之命,实是贪你之色。

清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三回

7、我的脚不方便,你不晓得犒怜,偏要幸灾乐祸,加倍嘲笑。

现代郭沫若《屈原》第一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