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纠枉过正”详细解释

纠枉过正 【jiū wǎng guò zhèng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述补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指纠正偏差错误,超过了应有的限度,结果又产生另一种偏差。

纠:纠正。
枉:弯曲。
过正:超过了限度。

# 例句

1、匡正得失是正确的,但决不能纠枉过正

# 成语故事

周武王推翻商朝后,鉴于前朝败亡的教训,将王室成员和功臣分封为诸侯治理各地,但诸侯后代因利益纷争持续争斗,加速了周朝的衰败。 至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统一中国,摒弃了诸侯分封制度,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,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。然而,秦朝的统治激化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,最终农民起义风起云涌。 西汉建立之初,刘邦认为秦朝覆灭的原因在于未行分封,导致朝廷孤立。因此,他重启分封制,大肆册封功臣,但结果却是诸侯王相继发动叛乱。

# 近义词

矫枉过正
矫枉过直

# 反义词

恰如其分
过犹不及

# 引证

1、《春秋》为人不知恶,而恬行不备也,是故重累责之,以矫枉世而直之,矫者不过其正,弗能直,知此而义毕矣。

西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玉杯》

2、只是纠枉过正,开始了一个精神统治肉身、神性统治人性的新时代。

当代张卨《公民权利的正当性研究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