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事情做得过了头,就跟做得不够是一样的,都不合适。指做事情应该恰如其分。
今义:后因以“过犹不及”指事情做得过头和做得不够是一样的,都不合要求。
子贡问:“师与商也孰贤?”子曰:“师也过,商也不及。”曰:“然则师愈与?”子曰:“过犹不及。”
战国孔子及其弟子等《论语·先进》
1、主道治近不治远,治明不治幽,治一不治二。主能治近,则远者理;主能治明,则幽者化;主能当一,则百事正……既能治近,又务治远;既能治明,又务见幽;既能当一,又务正百,是过者也,过犹不及也。
战国荀子等《荀子·七·王霸》
2、人谓过犹不及,当务适中。
清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·木本》
3、前者歪曲了白话文,后者也歪曲了白话文,所谓过犹不及。
现代朱自清《诵读教学》
4、司马温公辞枢密副使章自言:“臣自幼时习诗赋论策就试,每三年一次乞磨勘,岂不慕荣贵者耶!盖天下自有中道,过犹不及也。”
宋朱弁《曲洧旧闻·磨勘》
5、你我读书人,接物待人理宜从权达变,不过随遇而安,行云流水。过犹不及,其病一也。兄台岂不失于中道乎?
清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七七回
6、我实在应该恰如其分,不该过头。“过犹不及”呀。
现当代杨绛《洗澡》三部七章
7、俭之与奢,则俭固愈于奢矣,虽然,未若合礼之为懿也,过犹不及,其此类之谓乎。
唐韩愈《改葬服议》
8、然(刘)焯乃织综经文,穿凿孔穴诡其亲见,异彼前儒,非险而更为险,无义而更生义……使教者烦而多惑,学者劳而少功,过犹不及,良为此也。
唐孔颖达《尚书正义序》
9、伏以先王制礼,皆有著定之文,后圣沿情,或徇一时之敬,过犹不及,遂至于烦。
唐武元衡《请停忌日告陵并荐瓜果等使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