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避开坚实的地方,攻击盛弱的地方。军事上指避开敌人的主力,攻其薄弱环节。指回避实质性问题而接近空泛的内容。
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,避实面击虚。
春秋孙武《孙子·虚实篇》
1、臣以为天下之势,避实击虚,不过如是。
宋辛弃疾《美芹十论·详战第十》
2、臣闻古之善料敌者,必察其虚实而知其强弱,避实击虚,避强击弱,则易为力。
宋袁燮《论备边札子》
3、打得赢就打,打不赢就走,避实击虚,积极创造机会消灭敌人,怎么能说是“守株待兔”呢?
当代魏巍《地球的红飘带》一
4、一处崩坏,则望风皆溃,肱髀不续,外内限绝,勇者不能用而怯者不能敌,背者不能返而面者不能御,水陆相济,必为我乘。是兵家所谓避坚攻瑕、避实击虚者也。
明宋濂、王袆等《元史·郝经传》
5、读圣贤书,不求致用,舍本务末,避实击虚。
清谭嗣同《上欧阳中鹄书》附欧阳中鹄《批跋》
6、陶渊明《孟嘉传》………先生于外祖,固难极口赞扬,只称赞扬之人,而其美自见。此是避实击虚法。
明朱之瑜《朱舜水集·一八·批古文奇赏四十九条(其一七)》
7、行文深得避实击虚之妙。
清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二四回评
8、游军之形,乍动乍静,避实击虚,视羸挠盛。
《握奇经·游军》
9、把队伍拉上九龙山顶山一个非常潮湿而阴暗的峡谷中隐蔽起来,准备避实击虚。
现代谭家述《从山谷中打出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