粗枝大叶 【cū zhī dà yè】
褒贬贬义
结构联合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粗壮的枝茎,阔大的叶子。形容简略、概括。形容做事不细致,不认真。
比喻:比喻简略概括,不精不细。
古义:原比喻语言或文字简略概括。
今义:后也比喻做事不细致,不认真。
粗:长条东西直径大的。
枝: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。
大: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。
叶: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。
# 例句
1、他在处理这个项目时,由于过于粗枝大叶,忽略了一些关键细节,导致项目进展不如预期。
2、她的性格比较粗枝大叶,虽然不拘小节,但在工作中这种态度有时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错误。
3、读书不能粗枝大叶,否则就不能领会书中要义,甚至会曲解原意。
# 成语故事
“粗枝大叶”原作“麤枝大叶”。在《朱子语类・卷七八・尚书一・纲领》中,集录后世各家对于《书经》成书时间和作者的质疑。因为汉代文章的文体粗枝大叶,简略概括,然而〈书序〉文体细腻、精致,像是六朝时的作品,所以认为〈书序〉不是汉代孔安国所作。典源中“粗枝大叶”是用来指文体的简略概括,演变到元代石君宝《紫云庭》第一折:“我看不的你这般粗枝大叶,听不的你那里野调山声。”则用来比喻疏略,做事不细密。清・梦麟〈澹道人秋色梧桐图歌〉:“当其落墨时,倏欻风雨生,粗枝大叶气横出,披拂尽作秋声鸣。”则用来形容作画时构图粗犷豪迈,气势纵横。另外在《镜花缘》第一六回:“老夫于学问一道,虽未十分精通,至于眼前文义,粗枝大叶,也还略知一二。”则是用来比喻大体的轮廓。
# 出处
《书序》恐不是孔安国作,汉文粗枝大叶,今《书序》细腻,只似六朝时文字。
南宋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七八
# 引证
1、娘啊!我看不的你这般粗枝大叶,听不的你那里野调山声。
元石君宝《紫云庭》第一折
2、中国的言语,各处很不同,单给一个粗枝大叶的区别,就有北方话、江浙话、两湖川贵话、福建话、广东话这五种,而这五种还有小区别。
现代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门外文谈》
3、他有时在工作中表现了粗枝大叶的作风。
现代巴金《悼振铎》
4、老夫于学问一道,虽未十分精通,至于眼前文义,粗枝大叶,也还略知一二。
清李汝珍《镜花缘》一六回
5、这本古怪的文学史却不大谈这些内行的话,单是粗枝大叶地将个个文学家刻划出来。
现代梁遇春《斯特剌奇传》
6、可恨我自小粗枝大叶,光看了封面不往里翻,误以为讲钢铁冶炼的书,就把它扔回书架上去了。
当代邓友梅《无事忙杂记》七
7、(活死人)也将别后事情,粗枝大叶说与他听了。
清张南庄《何典》第十回
8、我可是个粗枝大叶,有嘴无心的人。
现代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一幕
9、一个思想僵化、粗枝大叶的人,很难写出生动活泼、严密周到的文章来。
当代施向东《义理、考据和辞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