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三缄其口”详细解释

三缄其口 【sān jiān qí kǒu】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述宾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在嘴上贴了三道封条。形容说话谨慎或一句话也不愿说。

今义:指言语谨慎,少说或不说话。

三:二加一后所得到得数目,表示再三、多次。
缄:闭,封,缄默。
其: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的,他(她、它)们的。
口:嘴。

# 易错

“缄”,读作“jiān”,不能读作“xián”。
“缄”,不能写作“钳”。

# 例句

1、在涉及公司即将发布的重大战略调整时,他选择了三缄其口,以避免泄露任何可能影响市场判断的信息。
2、面对媒体的追问,他选择了三缄其口,不愿透露任何关于即将发布新产品的细节,以保持市场的神秘感。

# 成语故事

春秋时期,孔子到周朝的首都去参观周王的祖庙,祖庙在当时是很神圣的地方,一般参观者必须保持沉默。孔子看到庙堂大殿右边的台阶前有一个铜人,铜人的嘴上封了三道封条,在背上还刻着字:“这是古时说话最小心谨慎的人。”

# 近义词

守口如瓶
缄口不言
缄口不语
绝口不道
默默无言
默不作声
沉默不语
讳莫如深

# 反义词

口若悬河
喋喋不休
滔滔不绝
夸夸其谈
畅所欲言
信口雌黄
信口开河

# 同义异形

三缄

# 引证

1、武王问:“五帝之戒,可得闻乎?”太公曰,“黄帝云,“予在民上,摇摇恐夕不至劇。”故金人三城其口,慎言语也。”

先秦姜太公《太公金匮》

2、孔子之周,观于太庙,右阶之前有金人焉,三缄其口,而铭其背曰:“古之慎言人也,戒之哉! 戒之哉!无多言,多言多败。”

汉刘向《说苑·敬慎》

3、钦之伊何?三命而走;谨之伊何?三缄其口。

宋尤袤《全唐诗话·姚崇》

4、四娘以饴和椒涂其盏,使婢馈客。祝不知,径啜之,吻若胶粘,且麻不可耐,及视其器,始悟四娘怪其言,将使学周庙金人,三缄其口耳,大笑而去,后亦不再哓哓。

清长白浩歌子《萤窗异草·田一桂》

5、能慎言,当然于慎言之外不会多说废话。三缄其口只是象征,若是真的三缄其口,怎么吃饭?

现代梁实秋《雅舍小品·废话》

6、有的工厂贿赂视察员,叫他三缄其口,不要揭穿。

现代邹韬奋《萍踪忆语·金圆王国的劳动妇女》

7、一看“背景复杂”,“后台”强硬,便三缄其口,拔脚开溜。

当代李庚辰《说“较真儿”》

8、足下能三缄其口,不为一作不平鸣乎?

清李渔《与梁石渠》

9、只有那些遇事“三缄其口”的金人,那才真是社会的蟊贼。

当代佚名《闻一多纪念文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