刻鹄类鹜 【kè hú lèi wù】
褒贬贬义
结构兼语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雕刻天鹅不成,但还与鸭子相似。
比喻:比喻仿效虽不逼真,但还近似。也比喻仿效失真,弄出洋相。多用以劝诫好高骛远的人。
# 例句
1、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,她虽然努力模仿大师的演奏技巧,但由于基础不够扎实,演奏出来的效果只能是刻鹄类鹜,还需要不断练习。
2、这篇文章虽然是在模仿鲁迅的风格,但由于作者功力不足,最终只能算是刻鹄类鹜,未能完全体现鲁迅的独特魅力。
# 成语故事
东汉扶凤郡的马援,他为国出力,屡建奇功,光武帝刘秀封他为伏波将军。此人不仅治军甚严,而且十分重视对自己家族中的子弟的教育。一次,马援在行军途中听说他的侄儿马严和马敦结交侠客,于是就写了一封信劝诫他们,其大意是:“我希望你们听到别人说坏话,就要象听见自己父亲的名字一样,尽管别人在叫,但自己不能跟着去叫。喜欢议论诽谤的人,我是最讨厌的。龙伯高这个人厚重谨慎,谦逊廉俭,公道正派,是我最敬重的人,希望你们学他。杜季良豪侠好义,能为人担忧,也是我所敬重的人,但我不希望你们学他,因为你们很难学到。学龙伯高不成功,还不失为一个谨慎忠厚的人,这就是‘刻鹄不成尚类鹜’,如果学杜季良不成功,就会成为轻薄之徒,那就成了‘画虎不成反类犬’。”
# 出处
龙伯高敦厚周慎,口无择言,谦约节俭,廉公有威,吾爱之重之,愿汝曹效之……效伯高不得,犹为谨敕之士,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。
南朝宋范晔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
# 引证
1、刻鹄类鹜,犹相近也;画虎类狗,则相远也。
清曾燠《国朝骈体正宗序》
2、故比类虽繁,以切至为贵,若刻鹄类鹜,则无所取焉。
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比兴》
3、吾尝谓学李而失,易涉粗豪;学杜而失,将流轻浅;惟学王者不失为刻鹄类鹜,亦有此种流弊。
清贺裳《载酒园诗话又编·王维》
4、画竹师李,墨竹师文,刻鹄类鹜,予知愧矣。
元李衎《竹谱》卷一
5、又或食古如鲠,刻鹄成鹜。
清卷盦《〈蔽庐丛志〉序》
6、伏念臣刻鹄之学才能类鹜,割鸡之技不任解牛。
宋黄庭坚《豫章文集·二〇·代李野夫毫州谢上表二首(其二)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