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指诵读熟练、顺口。也指文辞通俗,便于口诵。
比喻:比喻响亮的读书声。
俄而同至舟中,见余即拜,背《小仓山房》古文琅琅上口,亦奇士也。
清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一四
1、(程季玉)幼即延师课读,于唐宋元明诸大家诗,皆能琅琅上口。
清王韬《淞隐漫录·乩仙逸事》
2、但在我有记忆的二三岁时,她已经把唐人绝句教我暗诵,能诵得琅琅上口。
现代郭沫若《沸羹集·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》
3、写诗,需要有激情……押大致相近的韵,富有鲜明的节奏。这样,就能写出读起来琅琅上口,听起来悦耳动听的好诗来。
当代高士其《飞翔吧,科学诗,在祖国的蓝天》
4、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,背诵时节却居然琅琅上口,一字不遗。
现代沈从文《从文自传》
5、当时不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,更不知是谁所撰,念给家父听,家父亦不解其意,只觉得读来琅琅上口,如诗一样美丽,便如有刀雕,深深地錾刻在我的记忆中了。
当代吴克敬《阅碑小识》
6、自幼即喜识字,授以唐诗,琅琅上口。
清王韬《淞隐漫录》卷三
7、女孩子从小就往往口齿伶俐,就是学外国语也容易琅琅上口,不像嘴里含着一个大舌头。
现代梁实秋《雅舍小品·雅舍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