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一以贯之”详细解释

一以贯之 【yī yǐ guàn zhī】朗读

褒贬褒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。

古义: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于他的整个学说之中。

今义:后用来泛指一种思想或理论贯穿于事物的始终。

一:初;开始。
贯:穿;贯通。
之:指示代词。这;那。

# 例句

1、中国文化中的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这五常,一以贯之地贯穿于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之中。
2、尽管时代变迁,但中国人民一以贯之地坚持着勤劳、智慧、勇敢的民族精神。

# 成语故事

孔子是春秋时期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。曾参是孔子的重要弟子之一,他聪明勤奋,深得孔子的赞赏。一天,孔子对曾参说:“吾道一以贯之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孔子所讲述的道理,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的。曾参听后,恭敬地回答:“是,我明白了!”孔子离开后,其他的学生们围绕曾参,好奇地问他:“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”曾参深思熟虑后,回答他们:“老师的学说,总结起来就是‘忠恕’两个字。”他解释说,“忠”是指对人对事都要忠诚,而“恕”则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。这就是成语“一以贯之”的由来,本指孔子的忠恕思想贯穿于他的全部学说之中。今泛指某种理论或思想贯穿于事物的始终。也表示始终如此,前后一致。

# 近义词

始终如一
有始有终
持之以恒
善始善终

# 反义词

一反既往
虎头蛇尾
有始无终

# 出处

子曰:“参乎!吾道一以贯之”曾子曰:“唯。”子出,门人问曰:“何谓也?”曾子曰:"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”

春秋战国孔子《论语·里仁》

# 引证

1、(公)于是东涉汶、泗,北登邹、峄,讲周公之德,观孔氏之艺,则《易》之变,《诗》之风,《乐》之和,《礼》之节,《书》之政,《春秋》之理,人一以贯之,达其本矣。

唐孙逖《故滕王府谘议杜公神道碑》

2、到了《红楼梦》,组织才更严密了;全书只是一个家庭的故事,虽然包罗万有,而能“一以贯之”。

民国朱自清《经典常谈·文》

3、因取《大学》读之,沉思者半年,而始悟其一以贯之之妙,移视他书,无不一览而通者。

明徐渭《徐文长三集·二七·师长沙公行状》

4、本末源流,一以贯之矣。

明归有光《震川别集·一·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》

5、而公包其终始,一以贯之,可谓备矣。

东汉班固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

6、先帝圣德,固天所纵,坟典之业,一以贯之。

西晋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钟繇传》

7、良哉孔子之言!默而识之,一以贯之。

宋普济《五灯会元·福州大中德隆海印禅师》

8、叙述的纲领是时序,是文体,是作者;缺少的是“一以贯之”。

民国朱自清《什么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潮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