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不识一丁”详细解释

不识一丁 【bù shí yī dīng】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动宾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。

不识:不知道,不认识。
一丁:因谓不识字或学极浅陋者为不识一丁。

# 例句

1、他不识一丁,却凭借自己的勤劳和聪明才智,在城市里闯出了一片天地。
2、尽管他出身贫寒,不识一丁,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,让他不断地努力学习和进步。

# 成语故事

唐朝时,有个名叫张宏靖的幽州节度使,部下有两个军官,一个叫韦雍,另一个叫张宗厚。两个人整日花天酒地,常聚在一起喝酒取乐。他俩还倚仗权势,任意虐待士兵,动辄就对士兵破口大骂,大打出手。有一次,韦、张二人喝得酩酊大醉,对士兵吼骂道:“现在天下已太平无事,你们能拉得开两石重的弓,还不如识一个‘丁’字有用。”

# 近义词

不识之无
目不知书
胸无点墨
目不识丁

# 反义词

学富五车
识文断字
博学多才

# 同义异形

目不识丁
不识丁
眼不识丁

# 出处

又雍等诟责吏卒,多以反虏名之,谓军士曰:“今天下无事,汝辈挽得两石力弓,不如识一丁字。”军中以意气自负,深恨之。

五代刘昫等《旧唐书·张弘靖传》

# 引证

1、于惟绍兴,扶危支倾,椻校泣戎,不识一丁。

宋岳珂《宝真斋法书赞·鄂忠武王出师疏帖》

2、察其为人,稽其行事,胸蟠万卷之儒,或不如目不识一丁之夫。

元吴澄《卷舒堂记》

3、温育仁不识一丁,以家赀而首拔。

清张廷玉等《明史·华允诚传》

4、嵇喜,叔夜之兄,吕安所为题凤,阮籍因之白眼者,疑其不识一丁。

明胡应麟《诗薮·六朝》

5、某纨绔,拥巨资,而目不识一丁。

近代吴趼人《俏皮话·送死》

6、苻坚宴群臣赋诗。姜平子诗内有“丅”字,直而不屈。坚怪而问之。平子对曰:“屈下者,不正之物也,未足以献也。”坚悦,擢(平子)上第。夫《庄子》云:丁字有尾。若直下不屈者,乃古下字也,下作丅,上作丄。若坚与平子,正不识一丁者。

明焦竑《焦氏笔乘·一·不识一丁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