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目不识丁”详细解释

目不识丁 【mù bù shí dīng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连最普通的“丁”字也不认识。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。

比喻:比喻文盲。

今义:后用“目不识丁”形容人没有文化,一字不识。

目:目光;眼力。
不:副词。表否定。
识:知道,认得,能辨别。
丁:指简单的汉字。

# 例句

1、尽管他身处现代社会,但由于缺乏教育,他目不识丁,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。
2、在那个偏远的山村里,许多老人目不识丁,但他们凭借勤劳的双手和淳朴的品格,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。

# 成语故事

在唐宪宗统治时期,幽州节度使张弘靖身边有两个傲慢无礼的从事,名叫韦雍和张厚宗。一次,他们酒醉后嘲讽士兵们:“在这和平的年代,你们这些只会拉弓射箭的士兵有什么用?连最简单的‘丁’字都不认识,你们存在的意义何在?”这番言论无疑是对士兵们的侮辱,让他们对这两人怀恨在心。 就在这时,张弘靖收到了一笔用于犒赏士兵的金银,他却贪婪地将这些财物据为己有,甚至还分给了韦雍和张厚宗。士兵们得知后,愤怒无比,对这三人的忍耐达到了极限。于是他们揭竿而起,杀死了韦雍和张厚宗,并将张弘靖关进了大牢。朝廷无计可施,只得将张弘靖降职调走,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。 成语“目不识丁”由此诞生,也作“目不识字”、“不识一丁”、“未识一丁”,形容一个人文化水平低,连一个字都不认识。

# 近义词

目不知书
胸无点墨
不识之无
不识一丁
才疏学浅
不学无术
一无所知
未识一丁
一窍不通

# 反义词

识文断字
学富五车
博览群书
博学多才
学贯中西
著作等身
知书识礼
两脚书橱

# 同义异形

目不识字
不识一丁

# 出处

今天下无事,汝辈挽得两石力弓,不如识一丁字。

五代刘昫、赵莹等《旧唐书·张弘靖传》

# 引证

1、他两个祖上也曾出仕,都是富厚之家,目不识丁,也顶个读书的虚名。

明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一七

2、何况为官为商、为农为工,连办事谋生,尚觉不暇;或且目不识丁,胸无点墨,怎知道去阅《明史》?

近现代蔡东藩《明史演义》第一回

3、儒者们引为劳绩的,倒是大抵目不识丁的劳工。

现代鲁迅《华盖集·十四年的“读经”》

4、这武国宪系行伍出身,目不识丁,生性莽撞,平素与妙化相好。

清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五二回

5、道学先生之所谓”万物皆备于我“的事,其实是全国,至少是S城的”目不识丁“的人们都知道,所以人为”万物之灵“。

现代鲁迅《坟·论照相之类》

6、这里也有爬山电车,有极乐寺(以代青山寺),有海,有游泳,但也有的是高等华人,目不识丁,成天出入跳舞场的。

现代萧乾《人生采访·劫后的马来亚》

7、说起大众来,界限宽泛得很,其中包括着各式各样的人,但即使“目不识丁”的文盲,由我看来,其实也并不如读书人所推想的那么愚蠢。

现代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门外文谈》

8、金吾之堂,口皆乳臭;诰敕之馆,目不识丁。

明杨涟《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