唇亡齿寒 【chún wáng chǐ hán】
褒贬中性
结构并列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嘴唇没有了,牙齿就会觉得冷,形容关系密切,利害相关。
比喻:比喻关系密切,利害相关。
# 例句
1、两个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就像嘴唇和牙齿一样,一旦一方遭遇困难,另一方也会受到影响,正所谓唇亡齿寒,双方应该携手合作,共同应对挑战。
2、两个公司在市场上相互依存,一旦其中一个遇到困难,另一个也会感受到唇亡齿寒的紧迫感,因为它们的业务紧密相连,共同构成了行业生态的一部分。
# 成语故事
“唇亡齿寒”比喻两者互相依存,利益攸关。此典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谚所谓‘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’者,其虞、虢之谓也。” 春秋时期,秦国的国君秦穆公比齐桓公更有策略,他不但肚量大、毅力强,而且深沉稳健。秦穆公一向埋头苦干,也不跟中原诸侯耍手腕用计谋。他认为要做大事,仅凭一、两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,还得有精英分子一起协助,于是他殚精竭虑网罗天下的人才,他第一个找到的人物是百里奚。百里奚和宁戚一样,原是替人家牧牛的,秦穆公却请他做宰相。 百里奚是虞国人(虞国,在山西省平陆县东北,在三门峡附近),他去找蹇叔,蹇叔引着他去见大夫宫之奇。宫之奇请他们留在虞国,还说他非要介绍他们去见虞君。蹇叔摇了摇头,说:“虞君贪爱小便宜,不像个大人物。”百里奚说:“唉!我已流浪多年,现在只想安定下来,我就留下来吧!”蹇叔叹了一口气,说:“这也怪不得你,不过,我还是得回去。如果以后你想到我,就到鸣鹿村来找我吧!”从此,百里奚就跟着宫之奇在虞国做大夫,谁知真的不出蹇叔所料,虞君为了贪图小利,竟连国家也葬送了。 公元前六五五年(就是齐桓公纠合诸侯在首止开会那一年),晋献公派大夫荀息到虞国,送上一匹千里马及一对价值连城的玉璧,说:“虢国(又称北虢,在山西省平陆县,在三门峡附近)多次侵犯我们,我们打算跟他们拼个你死我活,贵国可不可以借给我们一条道路,让我们通过?”虞公只是把玩着玉璧,同时鉴赏着千里马,说:“可以!当然可以!”宫之奇劝阻他说:“不行!不行哪!虢国跟咱们的关系,就如同唇齿相依一样,俗话说‘唇亡齿寒’,只要我们两个小国互相帮助,就不至于被别国蹂躏,万一虢国不幸倾覆了,虞国一定也保不住。”虞公反驳说:“人家晋国诚心诚意送来这个无价之宝跟咱们交好,难道咱们小气得连一条道路都不能借人家走走?再说晋国比虢国强盛十倍以上,就算失了一个小国,可是交了一个大国,有什么不好?”宫之奇还想再劝说,却被百里奚拦住了。宫之奇退出来,对百里奚说:“你不帮着我说话也就罢了,为什么要阻挡我?”百里奚说:“跟这种有眼无珠的人讲道理,就好像把珍珠扔在马路上,算了吧!”宫之奇预测虞国难逃灭亡的命运,就悄悄地带着一家人跑了。 晋献公派大将军里克领着大军,如若无人似的穿过虞国的土地,十分顺利地灭了虢国。回程时顺便也灭了虞国,取回了千里马和玉璧。虞公和百里奚都做了俘虏。
# 出处
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。宫之奇谏曰:虢,虞之表也;虢亡,虞必从之……谚所谓“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”者,其虞虢之谓也。
春秋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五年》
# 引证
1、楷曰:“明上今不相救,恐唇亡齿寒,亦非明上之福也。”
明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十九回
2、汉阳有失,武昌之地如唇亡齿寒,究以何策保之?
清黄世仲《洪秀全演义》三二回
3、故献忠与将军,貌为敌国,实为唇齿。唇亡齿寒,此理至明,敬望将军三思,勿逼献忠太甚。
现代姚雪垠《李自成》二卷二十四章
4、时虽已下荆楚,孟昶有唇亡齿寒之惧。
宋文莹《玉壶清话》卷六
5、故持与欧洲均势坐视成败之论者,诚所谓自撤藩篱,招唇亡齿寒之戚而已。
清梁启超《论支那独立之实力与日本东方政策》
6、赵国和我们是兄弟之邦,赵国亡了,秦国一定要来吞灭我们。我们不要忘记了‘唇亡齿寒’的教训。
近代郭沫若《虎符》第一幕
7、唇亡齿寒,此理至明,敬望将军三思!
现代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二四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