锐不可当 【ruì bù kě dāng】
褒贬褒义
结构主谓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锐利得无法抵挡。形容来势凶猛,不可阻挡。
锐:锋芒,锐气。
不可:助动词。不可以;不能够。
当:抵挡,挡住。
# 提示
“锐不可当”的“当“用“当”,读dāng,是一声。
# 例句
1、敌军在强大的火力支援下,发起了锐不可当的冲锋,但我们的战士们依然坚守阵地,毫不退缩。
2、这位年轻的企业家以其锐不可当的创新精神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,在短短几年内就将公司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军者。
# 成语故事
《史记·卷九二·淮阴侯列传》中载:“闻汉将韩信涉西河,虏魏王,禽夏说,阏与新血战方酣,今又辅以张耳,图谋攻赵。此乃乘胜远斗,锋芒毕露,其势不可挡。”以下是相关故事的叙述:秦朝末年,韩信率领汉军向赵国发起进攻。赵军占据地利之便,而韩信的军队则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,处于劣势。此时,赵军中的智囊李左军向主帅陈余进言,分析战局道:“韩信近期连战连捷,士气高涨,锋芒锐利,我军难以与之正面交锋。我们应当避开其锋芒,不宜直接迎战。此外,汉军长途跋涉,粮草补给若稍有延误,便将成为其致命弱点。”李左军建议以三万精兵从小道偷袭汉军的粮道,截断其补给,如此则汉军必然不战自溃。然而,陈余并未采纳李左军的建议,最终导致了赵军在泜水之战中被韩信以智计击败,陈余亦被斩于泜水之上。这场战役后,“锋不可当”这一成语应运而生,用以形容势不可挡的威猛气势。这一成语后来也被称作“锐不可当”“锐不可挡”等,均传达了相似的意义。
# 出处
闻汉将韩信涉西河,虏魏王,禽夏说,新喋血阏与,今乃辅以张耳,议欲下赵,此乘胜而去国远斗,其锋不可当。
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卷九二·淮阴侯列传》
# 引证
1、风蓬蓬然,起于鄱子之泽……突怒奔放,长驱而直前,其锋锐不可当也。
宋方岳《就日堂记》
2、侯元领了千余人,直突其阵,锐不可当。
明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一
3、颓叔、桃子各引精骑,乘势杀入,锐不可当。
明、清冯梦龙、蔡元放《东周列国志》三十八回
4、你目前正在开始你自己的事业,那气势锐不可当。我害怕你一旦遭受猛烈的挫折,你会受不了,顶不住,担当不起。
现代欧阳山《三家巷》一六五
5、急行军一百四十里,直扑民乐城,英勇无敌,锐不可当,一举消灭了敌人骑兵第十五旅。
现当代杜鹏程《历史的脚步声》四
6、敌骑豕突,几乎有锐不可当的样子。
现代茅盾《八百壮士》
7、霸骁勇敢战,在途巡逻,忽与迷唐相遇,毫不畏缩,即向前突阵,锐不可当,羌众慌忙退走。
近现代蔡东藩《后汉演义》第三六回
8、然而北伐军锐不可当,又以政治宣传做得好,深得民心。
近现代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三七章
9、(刘猊日)适见一髯将军,锐不可当,果杨殿前也。
宋李心传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·一〇六·绍兴六年十月甲辰》
10、常州四子,黄仲则才力造肆,笔锋锐不当,如骁将舞梨花枪陷阵,万人辟易,所向无前。自是神勇。
近代朱庭珍《筱园诗话》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