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形容生硬地模仿照搬,结果连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。
比喻: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,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了。
古义:原作比喻生硬地模仿,不但学不到人家的本领,反而连自己固有的长处也丢掉了。
今义:后比喻模仿不成,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。
且子独不闻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?未得国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归耳。
战国庄周《庄子·秋水》
1、论文要得文中天,邯郸学步终不然。
宋姜夔《送项平甫倅池阳》
2、仅仅上面谈的这些,就足以见何以模仿之作一般在艺术水平上是比较低的,甚至不成样子,“邯郸学步”一语,何以引起历代优秀的艺术家们那样多的警惕了。
当代秦牧《艺海拾贝·“邯郸学步”》
3、和赵大夫诗如邯郸学步……其本录别诗,更生蛇足矣。
明王穉登《答王景纯》
4、登第之后,与北地李献吉游,悔其少作,改而趋汉魏盛唐,吴中名士颇有邯郸学步之诮。
明张岱《石匮书·徐祯卿传》
5、但是越看想法越多,思想越乱,越不知道怎样才是我自己。我像邯郸学步,完全没有办法画画了。
当代简繁《沧海》二
6、昔有学步于邯郸者,曾未得其仿佛,又复失其故步,遂匍匐而归耳。
东汉班固等《汉书·叙传上》
7、“什么古迹?”娄朴道:“学步桥。”盛希瑷道:“是邯郸学步,失其故步么?”
清李海观《歧路灯》第一〇一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