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杀身成仁”详细解释

杀身成仁 【shā shēn chéng rén】朗读

褒贬褒义 结构连动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。

古义:原指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。

今义:后泛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。

杀: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。
身:指人的生命或一生。
成:成全。
仁:仁德。

# 易错

“仁”不可写作“人”。
“仁”,读作“rén”,不能读作“yín”。

# 例句

1、面对强敌,他毫不畏惧,选择了杀身成仁,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正义与尊严。
2、在革命的道路上,无数先烈选择了杀身成仁,他们用自己的鲜血铺就了胜利的道路。

# 成语故事

“杀身成仁”是指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性命。这句话出自于《论语・卫灵公》篇孔子所说的一段话。孔子说:“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这段话的大意是说:志士仁人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做出违背仁德的事,反而会为了护卫仁德的标准而牺牲性命。为什么孔子会如此强调“仁”的重要呢?因为“仁”就是“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”,在家里面就是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的关系;扩大到社会上,就是君臣有礼、朋友有义的关系。这种关系就是伦常,所以孔子说:“君子入则孝,出则悌,谨而信,泛爱众而亲仁。”(《论语・学而》)“仁”从个人修身做起,最后扩充成为维系家庭和社会的力量。这种力量发挥到极致,就是“大同世界”的达成。因此为了维系“仁”的标准,君子是可以牺牲性命的。孟子把孔子的“仁”用“义”来解释,“义”就是公益,往往和个人私利是冲突的。孟子说:“生亦我所欲也,义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”(《孟子・告子上》)当“义”和“利”不可兼得的时候,为了公益,是要“舍生取义”的。性命虽是个人最大的私利,但是为了社会国家的利益,必要时可以牺牲。这正和“杀身成仁”的精神一样,也正是传统儒家的坚持的修身原则。

# 近义词

舍生取义
取义成仁
成仁取义
舍身求法
视死如归
舍身取义
以身许国
肝脑涂地
马革裹尸

# 反义词

苟且偷生
贪生怕死
苟全性命

# 同义异形

杀身成义

# 出处

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

战国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《论语·卫灵公》

# 引证

1、若得着死难者的热情的全部,便可以追他们的踪迹,杀身成仁了。

现代闻一多《文艺与爱国——纪念三月十八》

2、轻生蹈节,临难如归,杀身成仁,死而无悔。

北朝北齐魏收《魏书·节义传序》

3、没有勇气斗争到最后一口气,却幻想能够很快杀身成仁,完成英雄的梦想。

当代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一九章

4、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杀身成仁的话,那我就是尽了我的天职,因为我们是生在现代的中国,是不容我们偷生片刻的。

现代萧乾《刘粹刚之死》

5、颍川士虽尚节义,未有能杀身成仁如[李]洪者也。

汉孔融《汝颍优劣论》

6、如李总管黼、王州尹伯颜、樊参政执敬、张御史桓、林教授梦正、萧处士景茂之杀身成仁,视死如归,是必讲之熟而处之当。

元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·忠烈》

7、在李恺杀身成仁,到也罢了,更难得的是李恺之子,名唤李源,又是一个烈性的奇男子。

清墨浪子《西湖佳话》卷一三

8、钱先生是地道的中国人,而地道的中国人,带着他的诗歌,礼义,图画,道德,是会为一个信念而杀身成仁的。

现代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四〇

9、然其论议常排死节,否正直,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,则轻仁义,贱守节愈矣。

南朝宋范晔《后汉书·班彪传论》卷四十

10、古有毁家纾难,杀身成仁者,彼独非丈夫耶?

清姚莹《再与方植之书》

11、杀身成仁,是革命党的本色。

现代夏衍《秋瑾传》第三幕

12、自周汉迄于巨唐,杀身成仁,代有髦杰,莫不显一身之义烈,未有系一国之存亡。

唐李德裕《三良论》

13、夫君子之所重者,名节也,故有舍生取义、杀身成仁、可杀不可辱之语。

宋苏轼《乞将章疏付有司札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