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名声超过实际。
故声闻过情,君子耻之。
战国邹孟子《孟子·离娄下》
1、观以声闻过情,深为同进所忌,闭关却扫,罪恶日闻,然则明公之门,宜其无观之迹矣。
宋秦观《与鲜于学士书》
2、今观靖虽声闻过情,行事举动未悉允当,未尝如法正之杀人报怨也。
明张纶《林泉随笺》
3、自顾鄙薄,声闻过情,蹶气震怖,如双杵撞胸,抚按不能止。
清钱谦益《答山阴徐伯调书》
4、上曰:“闻高义久矣,特聘卿来,烦辅东宫。”(吴与弼)对曰:““臣少贱多病,杜迹山林,本无高行,徒以声闻过情,误尘荐牍。”
清黄宗羲《明儒学案》